“……”
長沙府善化縣人張大德便是長沙幕府中的湖廣本地人,他原本是巡道趙詳星的幕客,長于謀略,屬于智囊型的幕僚。如今,他依舊在趙詳星的幕中做事,倒是洪承疇每每有大事相商時便連同趙詳星一起將其傳來,算是兼了個差事。
此時此刻,張大德口中的邵陽車氏、新化張氏,這些都是湖廣本地的士紳大族,而且還是比較知名的。
洪承疇建立長沙幕府,招攬湖廣本地賢達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這其中,如周堪賡、郭都賢、王嗣乾、張圣域兄弟、龍孔然、謝如玠之流,雖然沒有接受洪氏聘請進入幕府,繼續隱居當遺民,但只要他們不參加抗清活動,洪承疇的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這里面本也就是有著對他們的政治立場進行分化的意思在。
宴會之上,張大德提及的那幾個人里,有的就在席間,經他一指,周遭的士紳便很快就找到了那些聞人,有的則還在外地做事,有了前者作為榜樣,旁人自也是深信不疑。時不時的,一陣唏噓、嘆息之聲便在某個角落響起。
有了這些湖廣本地的士紳作為紐帶,原本剛剛開宴時的涇渭分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界限也在逐漸模糊化,而這也正是洪承疇所需要看到的。
“……回想老夫當年也曾有過為萬世開太平的心愿,奈何闖賊、西賊殘暴,莊烈皇帝不幸殉國,方有大清入關為圣天子報仇雪恨之壯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界限漸漸消失,洪承疇眼見著氣氛烘托得差不多了,輕敲桌面,女樂便識趣兒的退了下去,只留下了他的聲音依舊響徹大堂之上。
從當年在福建老家求學,后來參加科舉考試,一步步的經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乃至是殿試,隨后科舉得中,授官任職,從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開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光是在刑部就坐了六年。后來先是到浙江任提學僉事,然后升遷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一直到了調任陜西督糧參政,開始參與剿滅流寇才算是進入到了升遷的快車道。
就著履歷,洪承疇將他讀書、做官,從開蒙以來的事情娓娓道來,時不時的還會有些當年的趣聞提及,引得在場的眾人一陣好笑。
降清的事情,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了,洪承疇主要聊得還是當年圍剿流寇時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流寇對百姓,尤其是對士紳的殘暴行徑,在洪承疇的口中可謂是不勝枚舉,也很難分得清楚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而此間,甚至是當下的士紳階層當中也沒有比他對于當年的流寇更加了如指掌的存在了,就只能任由他一個唱著這一出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