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文吧。”明心說道,“我們不是只賣這一次,以后每隔三四天都會出一次貨,就看陳掌柜你要不要了。”
“要要要!”陳掌柜一聽以后還有,頓時說道,“你們有多少我要多少!”。他可不會嫌白糖多,只會嫌少!而明心主動給他降了一百文,更讓他驚喜不已!
……
事情敲定,有了穩定的進出貨路子,師兄弟六人開開心心地帶著三百斤紅糖離開。
將紅糖送到明思家里,將剩余的錢拿給明思的父親,用來購買柴炭等物。
看著已經改造過的加了煙囪和封口的灶,明思還是覺得簡陋,而且效率并不高,也不能完全保證干燥時不焦糊,明心說道:“看來這灶還得改造!”
明識說道:“既不會冒煙,也不再有碳灰,已經夠好了!”
“這個鍋還是不行。”明心說道,“用這種鍋,燒碳烤干水分,還是可能會糊,糊了可就廢了。另外,郭還是小了一點。”
“那你想改成什么樣的?”明觀問道。
明心指著煙囪說道:“做成更大的,就像這煙囪放平的樣子,只是更寬。上面用四五個三四尺長寬的平底的鍋,下面是煙道,跟北方的火坑一樣。這樣既能提高產出,還不會焦糊。”
“這能有多少熱氣,能不能行啊?”明識不確定地問道。
“能不能行,試過不就知道了。”明心說道,“反正也不是現在,怎么也得等賣幾次白糖手里有錢了才能試。”
“行。”明識同意道。這個買賣是明心想出來的,也是明心拉他們加入的,明心想試,他不會不同意。再說,明心雖然小,但聰明卻是師兄弟們公認的,他想出來的辦法,未必就不行。
紅糖有了,回齋堂吃過午齋再回來,就開始制糖。
糖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很大,水燒開之后三十斤水能溶一百多斤糖,水沒燒過三十斤只能溶十幾斤。
當然,做起來不能真溶一百多斤,明心只溶了八十來斤,然后過濾。過濾的時候要保持溫度,所以鍋里紅糖水還得繼續加熱。
過濾流進木盆里的清亮糖水,溫度下降之后很快就有糖粒析出來,降到常溫之后,木盆里析出了厚厚一層糖粒。
將糖粒撈出來濾十幾分鐘,然后放進鍋里用小炭火烘烤,要不了多久就干燥了。
昨天明心沒注意這一點,是一起倒進鍋里烘烤的,所以用了很長時間。
剩下的糖水沒再干燥,留了幾斤給明思家,剩余的帶回寺里,分給師兄弟們嘗嘗。自己能制白糖了,好歹讓師兄弟們嘗嘗白糖水的味道。
第三天午齋過后一個時辰左右,三百斤紅糖就全用完了,明誨師兄和另外五個師兄帶著白糖進城,賣白糖買紅糖。
明心幾師兄弟也不回寺里,就在明思家里等著。太陽離山頂還有一丈多高的時候,明誨師兄他們回來了,帶回四百斤紅糖。
將紅糖放進廚房,然后才將一直抓在手里的小袋子放到桌上,一邊打開取出錢,一邊說道:“一共有七十兩紋銀,六貫銅錢。”
明識師兄聽了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說道:“真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