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不明白明玄的動作是什么意思,不過他也不在意,站起身理了理僧衣,往住持禪房走去。
住持的禪房很大,因為他作為住持,有時必須要接待有身份的香客和官面人物,所以除了臥室和禪堂,還有客廳。
明心進了院子,住持無離招了一下手讓明心近前,然后介紹道:“這位施主是張知府。”
明心合十行禮道:“見過張施主。”
張知府名為張濂,他雖出自偏遠的越州衛,但越州衛地處西南,曾有佛法昌隆的大理國,對佛家稍有了解。此時見明心頭上一個戒疤也沒有,心里甚是奇怪。
不過他此行有大事,這些細枝末節在心里一過就沒在意了,說道:“小師傅有禮。”
等明心坐了,住持才說道:“近來風暴多發,張施主此次前來是為焚香祈愿之事。”
“哦。”明心應了一聲,沒什么感覺。焚香祈愿、做法祈天不就是官員百姓遇到天災時慣用的做法嗎?
住持看了明心一眼,說道:“不過老衲以為,焚香祈愿不該張施主操持,張施主應該回衙帶領官民救災。”
“也是。”明心說道,“佛祖管的是人心,不管天災。要不然,我們和尚天天焚香祈愿,天下就再無天災了。”
張濂聽明心一個小和尚居然在住持面前大放厥詞詆毀佛祖,而住持無離居然沒有發怒,不由大感驚奇。
“不過對于救災老衲不甚了解,所以叫你過來問問可有救災之法。”住持說道。此時,張濂才知道住持無離和尚叫小和尚過來是問計。
“弟子也沒有好辦法。”明心說道,“田里的莊稼毀的已經毀了,能做的無非就是號召大家捐錢而已。嗯,對了,風暴過后,應該有人家房屋被吹倒吧?”
住持說道:“必定有。”
“那官府可以組織一些人幫忙搭房屋。”明心說道,“不過這些都只是細枝末節。我覺得,知府應該上書恢復澎湖巡檢司。”
“恢復澎湖巡檢司?”張濂疑惑道,“為何?”
“恢復澎湖巡檢司只是幌子,奏折中要寫明允許官府組織災民下海乞食,也就是打漁。”明心說道,“這樣的話,救災難度就要小一些了。”
張濂說道:“禁海是祖法,不可!”
“禁海是祖法,但禁的是民間私船,官船從來沒禁止。”明心說道,“張施主,這事你真得重視,近年氣候出現變化,泉州的暴風災害會越來越多。如果不組織災民去海上打漁,靠朝廷撥糧救災是救不過來的!到時候你身為知府,扣你個治理無方、救災不力的罪名,運氣好貶到偏遠之地去,運氣不好就得丟官罷職。”
對于官員來說,到偏遠之地任職都是難以接受之事,何況丟官罷職?張濂一想,如果真如小和尚所言會災害頻發,自己不找到應對之策,真會貶職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