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新劍
三個月后,明心下山購買生活用品,順便去蔡掌柜酒樓打打牙祭——酒樓師傅做的素齋,跟明心自己做的比起來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走進酒樓,居然發現好幾桌上都有海產,大蝦、大螃蟹、帶魚,還有明心不認識的鯧魚黃魚等等,心里頓時一動:“張濂還真請下旨來了!”
雖然出海打漁有危險,要是遇到風暴更會船毀人亡,但這是淘吃的,打漁就算有危險,也比不打漁餓死的人少太多。
原本按照明朝現在的人口,每年都會增加上千萬,但是,以現在多災的年景,哪能養活這么多人?每年因為災難餓死的人和因為窮困被丟棄而死的嬰兒加起來,恐怕得有兩三百萬!就算明朝所有沿海都開放打漁,遇難的人一年能有兩三百萬嗎?
明心明白出海打漁會死人,但他還是贊成,死少部分人養活更多人,這是其他沒辦法之時最好的選擇。
進了后院,跟蔡掌柜問候了一聲,明心就問道:“官府組織出海打漁了?”
“是啊。”蔡掌柜說道,“兩月前就開始了。”
“看來張知府還是很得力的。”明心心情大好,笑道。他卻不知道,官府組織的打漁船隊人很少,因為漁船也需要錢,所以聊勝于無都算不上。
“是呀!”蔡掌柜滿面笑容地說道,“知府老爺真是難得的好官!”
蔡掌柜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他的酒樓占了珍貴海魚最大的一份!
吃過素齋,買齊生活用品,明心就往港口走去。根據蔡掌柜所言,打漁的漁船碼頭就在原先港口旁邊。
明心來到地方,碼頭不大,但建起了幾排房子,有馬廄,有停放馬車的棚子。
此時正有漁船靠上碼頭,吵吵嚷嚷的很熱鬧,明心靠過去聽著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沒多久就了解了大致情況,失望地往回走。
他本以為由府衙組織,打漁船隊的規模會比較大,誰知也就二三十條船。這么點船,有還是沒有對所有災民來說都沒什么區別!
明心失望地走了,沒想到他也帶來了影響。
事情是這樣的,每隔一段時間明心都會進城,有時候還會給遇到的乞丐幾個銅錢。
乞丐哪里能講衛生?但頭上長虱子癢得不行,多見幾次明心的頭之后,覺得挺好。他們都淪落成乞丐了,哪還在乎別的?漸漸地開始剪了頭發。
而打漁人也要進城,他們見到乞丐剪了頭發覺得這樣的短發更適合出海打漁,可畢竟是在乞丐身上看到的,他們哪能跟風?
但今天見到明心,頓時心動了起來。雖然明心穿著的是茶褐色的衣服,但一看白凈的臉就知道不是窮苦人,其中兩個十三四歲的年輕人終于動手剪了頭發。
雖然被臭揍一頓,但下水摸蝦蟹海參卻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