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剪發就在打漁人中傳開來,然后又傳回他們所在的村子。
幾個月后明心進城,見到城里居然有人剪了短發,一時間感覺還挺怪異,卻沒想到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自從接受了做和尚,他腦子里自己的形象就是光頭,經常不注意自己頭發有多長。
而這,成了住持令他還俗的說辭。
這次他下山,除了買生活用品,還準備請鐵匠鑄一把長劍。
之前用的長劍是寺里的常規制式,但這樣的長劍明心覺得劍身寬了一些,尤其是劍柄太短了——自己雖然沒有琢磨雙手使劍的招式,但說不定什么時候用到呢?
明心雖然頭發有一寸多長,看著不像和尚,但是身上的僧衣鐵匠卻熟悉,十幾年來他給鎮國東禪寺打過不是刀劍,而且在他小時候就聽他爺爺說起過給鎮國東禪寺的大師們鑄劍的故事,想不熟悉都不成。
“小師傅要刀還是劍?”鐵匠問道。
“長劍。”明心回答道,“但不是常見的那種長劍。”
鐵匠說道:“你畫出樣子來,我看看能不能打。”他這么說,一是要留余地,二是要看看圖畫得對不對,這方面他是吃過虧的,而且就吃虧在一個小和尚身上。
前兩年也是鎮國東禪寺的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和尚來他鋪子里請他鑄劍,他大言什么劍都能打,小和尚就讓他打一把能射暗器的劍。他從來沒打過那樣的劍,被小和尚笑過。
明心畫出圖,然后拿著自己帶來的劍比劃道:“劍身長度短兩寸,還有不要這么寬,寬只要一寸就行了。至于劍身厚度,中間要半寸厚,從劍尖看就像眼睛的形狀。還有就是劍柄,劍柄得長一倍。新鑄成的劍,長度跟這把劍是一樣長的。”
“沒問題。”鐵匠說道,“現在就動手,過十天來取。”之所以要十天,是因為他還有其他鐵具要打制,給鎮國東禪寺鑄劍的時候也是這樣。
“不急。”明心說道,“我得去準備點燋炭,你這里的炭差了點。”明心說的燋炭,就是焦炭,宋元時候就有了,但產量不大,鐵匠鋪只是個小鋪子,做的也是尋常鐵具,哪用得起焦炭?
當天明心就弄了一馬車焦炭回鐵匠鋪,然后才開爐升火。
看著鐵匠帶著兩個兒子工作起來,明心才離開鐵匠鋪。
當晚明心住在客棧,快睡著的時候突然想到吃不準鐵匠有沒有理解自己要鑄什么樣的劍,決定第二天做一個一比一的模型給他看。
第二天一早,明心讓店家拿了一根一米二三長、手頸粗的木棒,用匕首做了一個模型送去鐵匠鋪,然后就不用在城里等了。有了一樣大小的模型如果還做不出來,那他還做什么鐵匠?
九天后,明心再次來到鐵匠鋪,長劍已經做好了。鐵匠捧出劍來,劍身光亮,已經打磨過了,只是還沒開鋒。
明心接過仔細看了一遍,手指一彈,發出“當”一聲響,聲音厚重。
滿意地點了點頭,明心說道:“不錯,就是這樣的。”
鐵匠見明心滿意,也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