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戎人、下戎人、烈山人、虞人追隨太鼎,擁戴其建立夏聯盟。
夏聯盟立國之初,以舉國之力開山泄洪,終于有了夏水平原千里沃土。
那座被人力劈去一半的大山,以太鼎之名命名,太鼎石。
那開鑿的渠道,形如寶瓶,為寶瓶口。
昔年那位古老天子惆悵北望,北方有一條湯湯大河,源遠流長勝過夏水,那里是人族微微螢火起源之地。
華胥。
那位古老天子固執秉持禪讓制度,一生未
(本章未完,請翻頁)
娶。三位帝子,一位是諸越人,太子夏臣;一位是上戎人,戎武;一位是東夷人,皋阜。
一位北方使節南下,名為少鼎。
難怪那位古老天子時常惆悵北望,除了緬懷,還有思念。
北方有佳人,哀思而亡。
群臣推舉少鼎為第四位帝子,那位古老天子否決,并將讓少鼎離開夏邑,去東方。
天子五年一巡游。
那位古老天子乘坐駟馬車駕,沿夏水往東,去夏汭,看看孩子,也看看新城。
聽說少鼎在夏水和華胥河交匯之處,一年成聚,兩年成邑,三年成都。
這位古老天子的足跡,始于夏邑,途經寶瓶口、撈刀峽,止于魯莽丘陵最后一座,距離夏汭只剩五十里。
古老天子薨逝于魯莽丘陵,天下悲痛,那座丘陵,易名為帝丘。
王有美政,所以天下歸心。
皋阜竊國,戎辛僭越,夏民心之所向,還是古老天子流亡在外的苗裔。
少鼎老邁,仲康早死,太康無能,少康無道,夏民心之所向,還是古老天子的天下。
東郭五弦眼神復雜,姜獲麟,到底是姜北臣的嫡孫。
姜家人,既招人厭,又擔大任。
姜伯射殺北狄王威震天下,建立華胥聯盟。
姜太一大義滅親,重塑華胥美政。
姜北臣在南方王朝、北方聯盟都做了一手遮天,功高蓋主,偏偏南方王朝天子少鼎、北方聯盟帝君少師美政都不曾提防過他。
姜王孫號稱華胥軍神,二十年北狄不敢南下。
眼前少年,姜獲麟,骨子里透露出華胥人獨有的高貴傲慢,又偏偏刻意擺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樣,他隨手干預夏人之爭,又偏偏有意穩定夏家天下。
東郭五弦有意無意掃視兩位華胥少年。
最讓東郭五弦不解的是,以他來看,姜獲麟勝子修數倍,偏偏在子修面前擺出一副低人一等的姿態。
一個最無望繼任華胥帝君的帝子,值得這位姜家后人鞍前馬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