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博識轉了轉桌上的煙灰缸,思索了一會兒后道,“出國的人說白了就兩類,要么求生,要么求學。
但更多的人,還是為了求生,為了去國外追尋更好的生活,甚至都談不上什么米國夢,就是能比在國內生活的好就行了。
所以大部分的華人在國外的目的其實很純粹,在那邊多賺點錢,享受更好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福利,還能多寄點錢給家里人提升一下生活,都是為了生存,僅此而已。
這些人呢,他們會想家,雖然不可否認有一部分人在米國被同化,恨不得把膚色都變了,但更多的人當然是戀家的,大家都不想在外面受歧視受欺負,國外的歧視有多嚴重,只有去過的人才知道。
但還是那句話,都是小老百姓,誰不想生活的更好,回國了,工資又低,生活環境又差,工作壓力又大,能在米國生存的下去的,不排除一些過的可能還不如在國內的,但大部分有正經工作的,是正常渠道出國定居的,確實比在國內要好很多,畢竟兩國的發展情況差太多了。
所以一個互聯網寒冬對他們來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沒理由回來。總不能扯上愛國不愛國這個問題吧?”
見蕭博識說這話時明顯的表情變化,還沉默了幾秒,孟謙不由問道,“學長好像對這個說法很在意啊?”
蕭博識不禁苦笑,“我相信很多在外的華人都會對這個話題敏感的,總有人動不動就說,出國不回來的就是不愛國,我跟你舉個例子吧,前不久有個程序員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就說一個普普通通的程序員,我在米國是個程序員,我回華夏也是個程序員,我回去又不能給國家造火箭大炮,我也想建設國家,我也想當個跟錢老一樣的大英雄,我也想名垂青史,但我的能力只配當個小老百姓,我就算回去了,也帶不給國家什么東西。
我能抉擇,只有我這個小老百姓怎么生活可以生活的更好,我唯一能照顧的,也就是我的家人怎么樣可以生活的更好。”
蕭博識說到這又沉默了一會兒才道,“這個人愛國么?我敢說他絕對愛國,去年就因為一個白人調侃了一句華夏,他跟人家大打出手差點被遣返回國,我相信他是那種今天如果國家有難了他可以扛著槍往前沖的人。
可在當下的客觀情況下,孟總你說,他回國能干什么?也就是找個軟件公司當個小小的程序員,拿著微薄的工資,過著艱苦的生活,所以愛國就非得讓自己過的苦才叫愛國?
回國就等于愛國?這不合理吧?
哪怕有一種說法是,一個人回國可能做不了什么,如果所有人都回國就可以凝聚成一股力量,可問題是,誰有這個號召力呢?誰能號召得動所有海外華人共同回國參與建設呢?
我跟你說,只有國家有這個能力,而且不是靠強制,得靠有朝一日我們華夏的整體發展真的起來的,大家覺得在海外跟在國內的生活差不多的時候,更多的人會自發的回國。
但此時此刻,宇宙爆炸他們都不會回來。”
蕭博識又沉默了,看得出他真的很在意這個話題,孟謙估計他也被道德綁架過。
孟謙正想著怎么調節一下氛圍,蕭博識又主動開口了,看樣子也是不想讓孟謙因為自己的情緒去做這個調節氛圍的人,“我再說說第二類人,求學,我這里所謂的求學不是簡單的出國留學,而是指的那些真正追求高端技術高端科研的人才。
這些人回國是可以為國家發展做出有效貢獻的,但按照兩國公布的數據,我們在高端人才上,人才回流比例也是很低的,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