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個人看法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國內科研基礎環境,與米國相比,我們最大的差距其實是在于工業基礎建設起步晚了,由此也就引發了科研基礎環境的差距,很多科研項目平心而論,你回國了還真干不了,國內沒有這個條件。
高端人才不回國的第二個原因在于,其實他們想回國并沒有那么容易,當你真的是一名高端人才的時候,不是你想回就能回的。
事實上想回國的高端人才并不少,這里有我們天生的一種民族情節在,另外一方面,國家對于高端人才的政策是很不錯的,高端人才歸國至少能保你衣食無憂。
但是你要知道,米國是全世界技術輸出管制最嚴格的國家,沒有之一。
你看歐洲國家,他們是很愿意分享技術的,他們在海外的技術支援比例很高,但米國一直以來實行的都是技術出口嚴管政策,首先,你一個華夏人想在米國參與高端技術研發就很難,很多企業的核心崗位都要求必須改米國籍。
其次,如果有一天你想回國了,他們會有一百個理由禁止你回國,因為他們會懷疑你帶著米國的技術回國建設,米國人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就是他們創造的技術就是他們的,別人創造的技術就是世界的。
很多人都知道錢老當初差點沒回國,但卻不知道歷史上有多少華夏科研人員想回國沒回成。
而且哪怕你回來了,一旦你參與的項目獲得了成就,米國馬上會開始進行調查,以各種技術禁出口條例為由進行控訴,華夏歸國的高科技人才每年都會有一大批這樣的起訴,非常難受。
所以總結來說,海外華人要么不想回國,要么不能回國,說句不中聽的,現在回國的很多華人都在海外混不下去的,人才歸國,很多客觀問題,難啊。
想要實現海外人才的大量回流,還是得先讓國家趕快發展起來。”
看蕭博識感嘆的樣子,孟謙追問道,“那學長覺得,國內自身的人才培養,有什么好的方式么?”
蕭博識嘖了一聲道,“樹標桿吧,就跟我們打造滬上,打造深圳是一個概念,有些基礎的東西落后就是落后,你在發展人家也在發展,你想我們是一個十三億的人口大國,想要全面發展得多難啊?
不如先集中精力去樹立標桿,標桿學校,標桿科研單位,標桿實驗室,標桿企業,以點帶面,以小帶大吧。”
“這么說,學長這次回國,是想來找找標桿企業的?”
“沒錯。”蕭博識認可了孟謙的說法,“我朋友給我推薦了幾家企業。”
“哦?是哪幾家?”孟謙不由好奇。
“白度,3721,瀛海威,易趣,金山,新浪,搜狐。”說到這,蕭博識突然頓了頓繼續,“大風科創。”
孟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