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時間,羅廣華也好,其他媒體跟記者也罷,隨著互聯網媒體得興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像燕京晚報這幾年,銷量直線下滑,待遇跟薪酬自然也大受影響。
但要說媒體行業消失,卻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互聯網媒體還是報社,都需要記者采訪跟報道,只不過是用戶群體,從線下轉為了線上,羅廣華看準時機,創立了燕京新報,不僅是線下發行報紙,更是跟東方網、新浪、搜狐等媒體合作,將新聞搬到了這些平臺上面。
最近更是找網站,弄了一個燕京新報的互聯網媒體端,還有論壇等,燕京新報雖然剛成立不久,但發展非常迅速,靠著報道的新聞深度,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的用戶。
聽著李存益的話,陳楚點了點頭,對于羅廣華的能力,陳楚是直到的,畢竟是能從現在一直活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物,他的眼光肯定有獨到之處。
“陳董,你是國內第一位亞洲首富,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國內首富,楚科技術也是史上成長最快的互聯網公司,創造了互聯網奇跡,請問陳董跟楚科技術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
一上來,李存益問了一個中規中矩的問題,他沒顧得上吃什么肉干,打開錄音筆,便向著陳楚問道,他是生怕陳楚有事離開,讓這次的采訪泡湯。
楚科技術這幾年,對于國內互聯網甚至是國際互聯網來說,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跡,短短幾年時間,楚科技術就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在其他互聯網公司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楚科技術就已經成為全球游戲、社交領域的霸主。
到現在,不要說外界,就是互聯網行業,對于楚科技術依舊是好奇不已,楚科技術真正創造了一個只屬于互聯網行業的奇跡,也只有在互聯網跟高興科技行業,才能讓一家公司短短數年,就一躍成為巨頭之一,這在其他行業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陳楚吃完一塊肉干,喝了一口茶水,這才想了一下說道,“楚科技術不過是剛好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就像站在風口上的時候,一只豬也能飛起來,楚科技術只不過是領先了一步而已!”
“楚科技術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吳興道、杜建昭、唐周明還有楚科技術上下數萬名員工,我只不過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不足掛齒!”最后這句話,陳楚頗為謙遜的說道。
李存益記錄著陳楚說的話,風口上的豬概念,讓李存益感覺頗為新穎,互聯網行業也好,其他行業也罷,實際上都是不斷在追逐熱點,都講究順勢而為。
不過聽到后面這句話,李存益總感覺,似乎有哪里不太對勁,如果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就讓楚科技術成為互聯網巨頭,就成為了國內首富,成了史上最年輕得亞洲首富,那其他那些累死累活的,都只能跟在楚科技術后面吃灰的公司算什么。
想他李存益忙忙碌碌三四十年,到現在也就是個記者,連輛車都沒弄到手,李存益突然感覺一陣心塞,這人比人就是氣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