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足夠的功勛,他還有何面目留在荊州?
田信歸營剛脫卸盔甲乘涼,孟達、申耽一同來見,詢問軍情。
地圖擺在面前,田信手握一柄合攏的折扇在大營、葉縣之間一劃:“明日龍驤軍從葉縣往我軍大營修筑柵欄,我軍也想葉縣修筑。只修一道,防備魏軍輕騎即可。”
孟達搶著說:“此事易爾,某愿率軍修筑。”
申耽山城口音重,只是訕訕笑著,面有不甘。
“如此也好,子度將軍與龍驤軍匯流后,可協助徐承貞運輸新麥。首批新麥約在兩萬石,運抵我軍大營后,可由孫朗將軍所部分站運回堵陽。”
田信說著抿抿嘴,現在最大問題還是運力不足,十幾萬石的小麥,得要多少人運完?
人力挑運、背負,一人背負兩石,一日腳程也就在八十里左右,勉強從葉縣運到堵陽附近。
不管是一口氣從葉縣挑運到堵陽,還是以營為站點,接力式運輸,一個人一天也就能運兩石。
孫朗還要帶人給木墻版筑黃土,所以每個營七百人,也就能擠出二三百人協助運輸。扣除大軍每日用度,加上隨營的驢馬、獨輪車運力,孫朗所部一天的運力上限也就在七千石左右。
這是甬道的平均運力,南陽也在夏收,郡守鄧輔缺乏丁壯動員軍隊,更不可能分出勞力協助運糧。
孫朗這五千人能就位,也是因為八千降軍安置在新野,可以代替這五千人工作。
思考片刻,田信先安頓申耽:“征北將軍所部剽捷善走,我有意當游兵使用,還請將軍不要焦慮,安撫吏士休養銳氣。待交戰時,我自有大用。”
申耽遲疑,拱手:“君侯,我部吏士不耐燥熱,還請早日用兵。”
“嗯,決戰就在七日之內。”
得到一個準確回復,申耽才離去。
他麾下山民有巴人、漢人、荊蠻,生活區域夏日涼爽,實在熬不住平原盛夏酷熱。
一些巴人、荊蠻頭生痱子,不得已只能自己把頭發剪短乘涼。
隨后田信找到檢查營壘戰備物資的龐林:“士衡兄,我有意向梅氏借兵。”
蠻王梅敷帶著絕大多數荊蠻遷移下山,但幾個寬敞、優渥的山谷依舊握在梅敷手里,安置其親族。
梅敷會率五千蠻兵參加東征,荊南的五溪蠻蠻王沙摩柯也響應劉備的征集,會率蠻兵萬余順江水而下一同參戰。
荊蠻內遷人口在四萬戶左右,屯留山谷中的梅氏一族還控制著八千戶左右荊蠻。
梅敷帶走的是內附荊蠻中征發的精干丁壯,梅氏八千戶荊蠻不在出兵范圍內,可輕易動員五千自備武器的蠻兵。
不管內附的荊蠻,還是留守山谷的荊蠻,如今統計造冊,都是要繳納租稅。
龐林稍作考慮搖頭:“待梅氏援兵抵達,為時已晚。今陛下東征在即,又有孟子度前番擅自發兵之事,我以為孝先不宜再聚兵。”
觀察著田信神態變化,龐林又說:“敵五倍圍我,我能全軍而退,本就是耀武揚威之舉。孝先不應執著于俘斬多少,宜廣思之。”
田信眨眨眼,這么一想也對,魏軍集結三四倍的兵力,卻眼睜睜看著己方完整后撤,自會打擊魏軍士氣。
這也是魏軍為什么要追擊的原因,魏軍寧可繼續小敗一場,也不能沾染‘怯戰’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