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十一月末時,已然匯聚天下州郡的上計吏,或上計代表。
楊儀已官拜少府,這是個很難辦的差使,不管是從郡縣地方索要山林湖澤礦藏的開發權,還是去跟北府討要開發許可金,都是讓楊儀頭大的事情。
擺明了要得罪人,得罪天下的官吏、豪強,還會影響各地既定的民生,影響范圍很大……收益也很大。
這個事情,算賬難不倒楊儀,難的是說服對方,把該給少府的那一份例錢交出來。
朝廷很需要這筆錢,有這筆錢的朝廷,就有余力調節、拉近與北府的經濟差距;有這筆錢,朝廷可以做很多事情。
而這筆錢,收的名正言順,自古以來的傳統、理念、律例都是如此規定的。
去收,對方死活不給……幾乎等同于抗稅、目無天子、朝廷,可以理解為,開戰。
這是用開戰、決裂去脅迫北府繳納這筆允許開發自然資源的許可文書;對付北府如此,對付地方更是如此。
拒絕交錢的,哪里有問題就收拾哪里。
朝廷很缺這筆錢,關羽很缺這筆錢,需要這筆錢去做大事情;而朝廷、關羽手里有足夠的機動兵力,以保證這筆錢的正常催收。
兵,是收稅的底氣。
在重設少府氣氛更加壓抑的時期里,楊儀輕舟渡江,前往武陵一處田信的茶莊拜謁逗留此處的廖立。
隨著北府關中決戰取勝,集結、逗留在象邑的人力、機構也開始紛紛運往南陽。
因為漢津稅關的原因,許多匠人重新返回丹陽邑,為關中明年的春耕打造更多農具。
除了長江以南的茶莊、夏侯國的鐵坊不能搬離外,其他一切正有條不紊撤離;同時南陽地區也開始整理合適的丘陵,籌建新的茶莊。
哪怕茶的品質不如江南,有茶莊,也好過沒有。
田信、陸議都在關中,目前能替北府拿主意、管事的只有關姬,這種產業遷徙……引發了士民恐慌,許多遷移到平原的山民自以為天下將亂,又在這個冬季逃歸山林。
戰爭實在是太過恐怖、殘忍,不論戰爭在身邊還是五百里外,只要爆發戰爭,凡是官府管理范圍內的所有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朝廷必須跟關姬談一談,不能再助長民間的惶恐情緒。
原本各地已經有流落野地的百姓漸漸落籍、回歸官府管理范圍內,也有各種零散武裝陸續投降,各地民生在漸漸好轉。
現在都因為關姬往南陽遷移、集中產業,制造了緊張氣氛,讓今年州郡的休養成效大打折扣,說不好還會倒退。
可怎么去找關姬談判?
誰合適?
幾乎沒有合適的人。
朝廷沒有合適去找關姬談判的人,但朝廷可以先跟合適交流的廖立進行接觸,觸摸底線。
至于李嚴,被許多同僚誆騙一次后,已經拒絕談判。
他就任江陵郡守、南郡郡守、江都尹以來已有三年,已經到了升遷、調轉的門檻兒。
拒絕談判就是不給朝廷面子,朝廷也不會給李嚴面子,今后李嚴江都尹的工作自然無法正常做下去……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把李嚴外放。
既然有出路,李嚴為什么還要冒險跟朝廷談判?
李嚴這里走不通,楊儀只好來見廖立,摸摸湘州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