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主要是,這樣的事情,能滿足欣賞者的夢想。
我們都感覺自己的生活有缺憾,經常期盼這樣的巧合能在自己身上發生,以改變我們當前這種不滿意的生活狀態,彌補我們在婚姻,愛情,工作,人生等方面的缺憾。可是,真實的生活里,這種事情總不出現,所以大家只能借這類作品,聊以自慰。
再結合作者最后的總結:“偶因一回顧,便為人上人。”以及“嬌杏”這名字,暗合“僥幸”二字看。作者的調侃之意,很是明顯!
所以,這故事,就是作者用才子佳人的模式編出來,讓我們在閱讀時,感覺到這種不可能,借以反諷那類小說情節編造的“假”。
其次,這段故事,還暗含了一個地位與權力的獲得問題。
地位與權力的獲得問題,是《紅樓夢》全書孜孜不倦,反反復復在講的一個問題。讀書人想求取功名,下人想當上主人,偏房想成為正房,沒官的想當官,有官的想當上更大的官等等。
貌似求取這些,需要好好修煉自己,千錘百煉,努力上進。
賈雨村與嬌杏的故事卻清晰的告訴我們,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了一個“被賞識”。
看嬌杏,才和貌都不出眾,只要被賈雨村這位老爺賞識了(認為她是巨眼英豪,看這個巨眼英豪,很有味道。),便可以由丫鬟變成二房,再由二房變成正房。
再聯系后面的事情,王熙鳳被賈母賞識了,便可以去主持賈府的經濟工作,連那些長輩們都得看她臉色行事。
賈雨村被賈政賞識了,雖人品很差,但立馬就當了應天府的一把手。
與之相反的,就是不被賞識。賈寶玉有才,不被父親賞識,只能是見了父親,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的躲。
類似的事情,全書比比皆是。
再次,就是打不爛,扯不斷,逃不開的人身依附關系。甄府,先是英蓮失蹤,然后全部房舍被一把大火燒的干干凈凈。最后,甄士隱看破紅塵升仙去了!他的夫人只好回了娘家。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嬌杏仍然沒有從她與甄家的人身依附關系中掙脫出來,仍然是一個緊跟著主子,四處漂移的浮萍,一個任由主子處置的物件。就算嫁人這種人生大事,主人也根本不用跟她商量。我們看文中是這樣說的: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書與封肅,轉托問甄家娘子要那嬌杏做二房。封肅喜的屁滾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兒前一力攛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轎,便把嬌杏送進去了。”
由此可見,嬌杏嫁給誰,僅憑主人甄家娘子決定,嬌杏不論愿不愿意,都得聽主人安排。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簡直令人發指。主仆地位的不平等,已經根深蒂固!
在這樣的制度下,處于社會低層的人民,人性被摧殘、被蹂躪,被踐踏,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最后,這段奇緣里,還潛藏著一個盛衰交替問題。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紅樓夢》通篇都在講一個個由盛而衰,由衰而盛,以及盛衰交替的故事。
在賈雨村與嬌杏的故事里,既寫了甄家的由盛到衰,也寫了賈雨村和嬌杏的由衰到盛。
這一點,正暗合了《紅樓夢》全書的一個主題。所以,這故事顯然是作者有意的,精心的編排,匠心獨具。
那首著名的“好了歌”,也正是在甄家由盛轉衰時,出現的。我們把賈雨村與嬌杏的故事跟“好了歌”結合起來看,更有意思。
大家看: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