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互聯網領域專家很少,懂管理的人才更少,大部分都是美國回來創業,我不可能請他們來擔任管理者。如果那樣還不如直接給他們風投。而國內那些職業經理人,真正事業會有大發展的人物誰會愿意拋棄目前自身服務的好平臺而到通天科技來?南華期貨老總,我給他翻一倍年薪,甚至2倍,他愿不愿意過來?”
這還用問么,肯定不會過來!他不懂互聯網的運作邏輯和方式,更不明白這種高薪能持續幾年,自然不會貿然跳槽。
傳統行業積累越大,轉型擁抱新經濟、新產業的難度就越大,歷史包袱就越重。反而什么經驗也沒有的人物可能在這種時代的風口浪尖脫穎而出。
常天浩講這句話有充分根據:國內互聯網產業英雄沒一個是從傳統行業大佬轉型過來的人物。
波尼馬是畢業沒幾年的電信工程師;福報馬是英語教師;搜索李是美國回來的技術專家;天橋哥比較厲害,在創業前就干到了陸家嘴集團部門中層,但后來發現適合天橋哥的不是互聯網,還是投資行業。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行業差距太大,很難轉型,凡能在大浪淘沙中幸存下來的都是當初被傳統行業看做是傻子、瘋子、騙子一樣的人物,沒有偏執狂精神的人物怎么能適應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經濟?
就算是互聯網,還有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不同,如不能及時轉變思維,前一個時代的英雄也同樣會被后一個時代所拋棄。
王慧玲不是偏執狂,但她卻是常天浩的腦殘粉,挑選這樣有完整執行力、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人物來充當總經理完全可行,就算她對產業發展方向、行業脈絡不清晰,常天浩的戰略遠見和重生優勢能很好地規避掉這些不足。
兩人目前這種搭配是最合適的,這才是他挑選管理者的邏輯——不求最好,只求最合適!
現在通天科技的使命是沖出去而不是規范起來,所以沖擊力更重要。先繁榮后整容,等需要整容時,再讓知名管理者和咨詢公司幫著修剪下,就可以成為一個比較理想的企業,最起碼通天科技比臉盲東的公司要正規多了——同樣一男一女組合,奈何后來就分手了。
“我懂了,謝謝你這么看得起我……我感覺自己好幸福。”王慧玲喃喃道,“如果我有什么不對,你一定要告訴我。”
看著她眼眶里隱隱約約的淚水,常天浩嘆了口氣:“是不是聽小琴要來心里一陣不踏實?”
她沒吭聲,但表情都寫著呢。
“傻瓜,這么大場面,一個人怎么維持得過來,你想把自己累死啊,你看看你都忙成什么樣了。”常天浩愛憐道,“有些事想辦法分下去做啊,不要事事親力親為,比如裝修買材料什么的你讓總務、讓辦公室去操辦啊,用得著你去跑市場?”
“他們只是打工的,我……我有點不放心!”
沒錯,他們是為老板打工,但王慧玲沒打工這想法,倒不是她覺得有1%股份而把自己當老板,而是她對常天浩觀感不一樣,從不是簡單地將他當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