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李鴻章被復興軍在關溝南口挖坑埋了之后,滿清威望最高的漢人大吏是誰?總督湖廣,組建新軍的張之洞無疑是最高的。
復興軍自1900年二月出兵,三月下旬就收復了湖南。武昌等長江以南如黃石、咸寧、江夏等地都被復興占領;復興軍隨后組織部隊打算進攻漢口,不過此時滿清已經在鄂北、豫南調集了精兵防守。
張之洞靠著個人名望獲得了周邊府縣的大力支持,又依靠漢陽兵工廠制造的槍支彈藥訓練新軍。
雖然訓練的新軍戰力不強,但復興軍數次進攻都被張之洞麾下的常備軍擊退,之后又因為復興軍忙于抽調兵力和物資支援東北戰場。
如此一來在,張之洞在滿清眼中不僅是封疆大吏,更是可以抵得復興軍攻勢的中流砥柱。
張之洞在甲午戰爭時向滿清奏請,將南京自強軍中已經練成的原江南護軍前營500人調赴鄂省。
隨后以這五百人為班底,將他們分成前后兩營,以張彪、岳嗣儀為兩營管帶官,德將貝倫司多爾夫為總教習。
參用德國軍制,募勇補足兩營額數,編成鄂省護軍,委吳殿英以司銜監操官,組訓新軍。
在復興軍收復衡陽,兵逼長沙之后。張之洞知道復興軍下一個目標必然是長沙,向北進攻岳陽、武漢三鎮。
于是他將鄂省的武愷軍、武防軍、武建軍等舊式軍隊正式改編為湖北常備軍左、右兩翼。又奏請軍費,表示愿以性命為憑為“大清”保住武漢。
滿清為了擋住復興軍的攻勢,允許張之洞調用鄂省財賦。參照滿清在直隸訓練的四鎮新軍,張之洞也將左、右兩翼擴編為兩鎮,擁有兵員兩萬五千余人。
憑著兩個鎮的兵力,張之洞牢牢的守住了長江以北的地方。
但張之洞對于韋珣可謂格外憤恨。
當初韋珣通電全國要抗日援臺,頓時大加夸贊,稱其為“少年英雄”。
尤其是唐景崧逃到大陸辜負了臺島民眾的厚望,韋珣義無反顧的率領近四萬兵馬支援臺島,每次聽聞韋珣在臺島擊退日軍都極為高興。
至于后來韋珣以朝鮮為要挾逼迫日方售賣臺島,滿清以南川韋氏要挾韋珣歸附。聽聞韋珣還是自己幼時所居的南籠縣人,張之洞數次去信苦勸,表示如果他愿意歸附滿清,那么以他自己的信譽擔保絕對不會讓其被滿清所害。
韋珣當時看著張之洞這半個老鄉,這個士林、官場都聲望斐然的老人的來信,通篇都是說著滿清的“大義”和“正統”,又說其為國家強盛所正在做的努力,如漢陽鐵廠槍炮廠等強國之工業。
總之就是一句話,你還年輕,前途大好,歸附滿清榮華富貴、廣大門楣少不了的。
不過韋珣可沒有聽著老頭子繼續廢話的想法,直接去信一封絲毫不給面子的問道:貴始祖張端若聞閣下仕于建奴,九泉安乎?閣下身負炎黃血脈,如何因滿清之官位與個人之名望而從賊焉?他日歸于黃土,見之祖先有何顏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