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華夏的國民生活富裕了不少,即便是普通無產農民,只要不懶得,總歸是可以存個十塊八塊的。
以前復興黨也考慮過向民間發行國債,但是國債在當時還沒有被國民接收,發行之后購買的主要人員只會是商賈,還是那種抹不開面子擔心被在生意上下絆子才會買的。
所以韋珣直接都駁回了,堅持以之前查抄的資產充抵借貸。
這一次韋珣以皇帝的名義宣布疏浚長江,加固黃河堤岸,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于情于理都說得過去。
最少東南的長江沿岸,華中的湘鄂贛三省的商賈和富戶都會考慮購買國債的。
這是華夏第一次銷售國債,又有長期收益作為抵押,雖然商賈方面可能因為長江航道設卡收稅降低了收益,但長江減少爆發洪水的危害,可以通行更大的船舶帶來的好處也是不小的。
為了防止商人投機轉由鐵路進行運輸,武漢到滬城的鐵路將會宣布運輸費用漲價三倍,以此來讓商賈做出選擇。
要么老實在長江上運輸,老實交稅,要么就承擔高價走鐵路運輸。
實際上運費漲價三倍不過是一個態度問題,明擺著告訴商賈這一次華夏復興黨是動真格的了,要是真的頭鐵不參與購買國債,平日里他們犯的小事說不定就要變成大事。
復興黨已經開始聯系國內歸國的留學工程師,策劃如何疏浚長江和黃河河道。
以這個時代的技術,能做到的無非是加固堤岸,將容易崩潰的堤岸的因勢利導進行小范圍改道,再清理河道中的泥沙。
長江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倒是多了一個,那就是處理三峽地段的暗礁,把這一段長江水路的通航風險降低。
具體怎么做韋珣是不清楚的,不過相信很快就會拿出方案給他過目。
而在石祿的工業區,已經開始研發疏浚河道的器械,等到國債發售完,差不多也要到九月的枯水期,那個時候進行治水工作會輕松不少。
華夏和長江黃河這兩條母親河在上古時期就出現了對抗,不論是大禹治水還是歷朝歷代的疏浚,都難以見到卓越的成效。
不過現在華夏工業已經起步,不論是鋼鐵還是水泥都可以提供足夠的數量支持河堤的加固,機械的運用也會讓疏浚河道的工作輕松不少。
尤其是鋼筋和水泥,比起古代的土木沙石結構的堤岸,顯然對付起洪水更有效果。
為了這次“治水國債”的發售,韋珣特意寫了一篇文章通電全國,盡述長和江黃河的水災影響及如何處理的方法。
宣布國家將成立治水工作小組。計劃發售十億國債作為治理長江和黃河的專項資金。同時宣布在長江各段設立關卡收取稅收償還“治水國債”。
這一行動獲得了長江沿岸的民眾和富戶的踴躍支持,只長江兩岸在半個月內就發售了一億的國債。
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沒有產業在長江兩岸的富戶和商賈對此無動于衷,對于華夏在長江航道設卡收取稅收的做法向當地政F表示了抗議。
因為在長江設卡收取稅收由來已久,滿清被趕到西北之后復興黨為了鼓勵商貿,長江航道的關卡稅收大大的降低,如今重新加稅到比滿清時期還多上一倍的程度,他們難以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