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都是以工業發展、商貿發展、民生為主,那么第三個五年計劃只有一個核心內容——戰爭。
世界兩大陣營的對抗越來越激烈,所有復興黨高層和軍方高層都從韋珣緊張的工作狀態中感受到了戰爭的臨近。
在華夏未開國之前,韋珣在臺島抗日期間以及統一華夏對抗日本、俄國的時候才會以數天為單位待在總參謀部和燕京。
而韋珣已經和民政各部門多次督促,要求他們在1909年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然后提前開展第三個五年計劃。
第三個五年計劃主要內容是囤積石油、糧食、彈藥、武器,并且在1911年完成組建四十個陸軍的步兵,完成三艘三萬噸級無畏艦的建造計劃。
除了這些重頭戲,軍隊裝備配置也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善。
目前華夏陸軍裝備研發部已經拿著韋珣給予的圖紙試制出了SKS半自動步槍(56半自動步槍!),這支槍雖然在一戰時候不會大規模列裝部隊,但是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在戰爭開始之前每個班的班長和副班長都將裝備半自動步槍,以此作為班級火力的主要力量。
SKS半自動步槍因為預計裝備時間是在1910年,在華夏的命名為1910半自動步槍。
1910半自動步槍優點頗多,結構簡單,這也是韋珣因為在后世沉迷一款吃雞游戲而了解到的一款槍械。
采用最普通結構的導氣式武器,導氣裝置無氣體調節器,活塞通過推桿抵在槍機框上,活塞后坐行程小于機框的行程,故該槍的自動方式屬于活塞短行程。采用的槍機偏轉式閉鎖機構剛度好,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勤務性也比較好。
而在設計過程中,這支半自動步槍的保險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只能沿用韋珣給予的方案。然而他們不知道這是浮動擊針的半自動步槍通病。
這也是華夏目前的步槍生產線唯一能生產的最先進步槍。
一支1910半自動步槍配置有垂直握把,20發彈夾三個,槍口補償器一個,三棱軍刺一柄,配套維護保養工具一套。
然而,這支步槍韋珣打算在一戰開打之后高價售賣。一支1910半自動步槍造價22華元,加上三個彈夾和槍口補償器,造價提升到了27華元。
這還是華夏自行生產的成本價,如果外售價格翻上三倍也能稱得上廉價了。
實際上這支步槍試研出來之后,陸軍部的成員都極為滿意,不論是活力還是穩定以及準確度都算得上十分不錯。
但韋珣當場就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補給問題。
以華夏的工業實力,想要將這支步槍列裝部隊完全沒有問題,無非是多生產兩年即可。但是半自動步槍的快速擊發帶來的大量彈藥消耗絕對會讓華夏前線的補給消耗速度更快。
華夏陸軍目前裝備的98K步槍就是一款性能優異的單兵步槍,哪怕是用到二戰也是可以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