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臺島戰場和鴨綠江戰場,復興軍小團編制的便利性極為突出。
在面對日軍獨立的聯隊時,復興軍可以以此調集四個甚至五個團保持優勢;而日軍面對復興軍一個團的時候,派遣大隊的兵力明顯不夠,派遣兩三個大對又會導致日軍聯隊的戰斗力減弱,派遣整個聯隊又會導致原本就處于兵力弱勢的他們失去更多的可用部隊。
所以在1904年,日軍就針對性的對陸軍進行了改革。
一個聯隊比華夏陸軍多出二三百人主要是彌補火力的不足,而在改革之后,日軍也明顯感覺到了這個小團大師編制的好處。
不僅可以擴充和培養更多的中層軍官,獲得更多的軍費,在實際戰斗中調集的起來也極為方便。
只是目前日軍的師團級編制依舊沒有改,因為中層軍官和師團長級別的高層軍官概念不同。日本陸軍部當然是想改的,甚至想學習華夏這樣建立軍(團)級編制。
但這個要求已經提出就遭受到內閣和海軍部的全力抵制。
究其原因就是軍團或者軍級的組建,必然會讓陸軍多出十幾個中將甚至大將,這會讓陸軍的聲勢和影響力更大。
最為反對的就是日本海軍部了,海軍才多少艘船?又能安排幾個中將甚至大將?
復興軍第一師正在清剿殘敵,邱良虎則聽著停止潰逃的部隊匯報情況。
四個團近五千人,除了在之前幾次防御戰中的損失,現在他手中的兵力折損近半,最少六七百人在崩潰之后失蹤,至于后面能不能找到主力部隊還要看他們自己了。
四個團想要繼續戰斗顯然是不可能的,在安置好傷員之后,邱良虎到了第一師的臨時指揮部。
“卓渝兄,對面的是日軍第十六師團,聽說是個在臺島和我們交過手的宿將。此人善于把握戰機,之前我領著四個團在三岐里和他對壘,第三波就利用我們沒有火炮的機會動用五六千人進攻。”
“在當天夜里想要夜襲,結果被我們打退之后,他在臨近天明的時候直接全軍沖鋒我軍陣地,最后我不得不下令部隊后撤到最后的一道防線。”
“原本我估計明天日軍的火炮才能到達,誰知道日軍把中小型火炮先運來了,搞得我現在灰頭土臉的。”
陳卓渝看了看一臉汗水和疲倦的邱良虎安慰道:“還好有你秋老虎幫我試了試水,不然我還真的吃虧。”
“這次能全殲日軍八千人,些許小挫不會有啥影響的。”
兩人又閑聊一會兒之后,邱良虎就離開了指揮部。
陳卓渝摸著下巴,對于接下來如何擊潰甚至全殲第十六師團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他是湘省瀏陽人,輪身份是皇后陳秋怡的堂兄,作為瀏陽詩書傳家的陳氏,雖然算不得書香豪門,也算的上當地的書香門第了。
自從陳作新在新華夏中步步高升,陳氏子弟也要趁著這個好機會做出一番大事業。
之前他憑借優異的畢業成績一路從團長做到了重裝步兵師師長,難免會有人以他是皇后堂弟的身份才得到如此照顧來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