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章三千字的,可不是少更)
這四艘無畏艦是世界上正在服役的最大戰艦,噸位都是三萬七千五百噸,算是德國標準化制造現代戰艦的第一個案例。
畢竟現在的無畏艦技術已經處于時代巔峰,除非是動力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否則在武備、動力、裝甲三個戰艦的最核心需求上得到一個性價比和功能都不錯的平衡點是極為困難的。
威廉大帝級側舷裝甲帶(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457毫米,炮塔頂部250毫米,裝甲甲板75~127毫米,司令塔336毫米,僅僅是裝甲就重達一萬三千多噸。
動力上德國使用了重油鍋爐,這是因為支持的委瑞內拉石油儲量豐富,德國擺脫了原油的獲取,加上遠親在羅馬尼亞做了國王,德國的石油暫時不怎么短缺。
這一次使用重油鍋爐也是在鋪設龍骨之后傀儡了委瑞內拉,德國人嘗試使用的結果。不夠受限于鍋爐技術的不足,目前的鍋爐體積極大。
在動力上威廉大帝級只有24.5節,完全是鍋爐以及重視水平防護、水線以下對魚雷的防護。全甲防護的理念雖然在逐漸被重點防護取代,實際上依舊很有市場,所以只是適當的削減。
武備方面使用的是三座三聯裝45倍徑356毫米艦炮炮塔。雖然三聯裝技術被泄露出去之后列強都完成了海軍三聯裝艦炮的研發,并且興起了一個新的設計思路——四聯裝炮塔。但德國人依舊使用性能上更為成熟的三聯炮塔結構。
為了保住戰艦的航速,原本設計是要使用對標英國的十六英寸艦炮,然而這一下來戰艦的航速就會降低到22節。
德國人在對比之后覺得356毫米艦炮可以減低不少的炮塔重量,并且在威力上同樣能擊穿無畏艦的裝甲。所以果斷選用了356毫米艦炮.
四艘德國要價一千四百萬英鎊,說實在的這個價格真的是德國給的良心價,哪怕是以現在無畏艦的技術趨于成熟,但不少高精尖的東西造價極為昂貴。
然而在華夏外交部的交涉下,成交價格被砍到了一千二百萬英鎊。要知道這四艘戰艦建造以及舾裝之后的價格都高達一千一百萬英鎊。
之所以德國人愿意做出這樣子的讓步,還是韋珣親自給威廉二世發送了一封秘密電報,同時一封同樣內容的書信被韋珣用皇帝的印璽蓋章之后交給了德國在華夏的外交使館。
在書信中,韋珣著重強調當前協約國將華夏作為潛在的同盟國來進行武力遏制,如果華夏不能獲得四艘無畏艦,那么華夏將沒有辦法在遠東保持對協約國的海軍優勢。而制海權喪失之后,華夏將有可能退出戰爭。
之后又“不經意間”說著日本從英法手中獲得的援助,暗示同盟國老大小氣;又大談一番華夏在當前和日俄的戰爭中對于協約國的牽制作用以及巨大的戰爭花費和華夏脆弱的經濟。
總結起來就是現在日本和沙俄拿著英法的援助對華夏宣戰,我雖然沒有明面上加入同盟國陣營,但是目前沙俄在西伯利亞集結了一百三十多萬的陸軍極大的緩解了同盟國在東線的壓力。同時華夏海軍如果沒有壓制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到時候日軍艦隊極有可能隨英軍在北海和公海艦隊作戰。
雖然書信上的內容都說得很委婉,但前前后后多出都露出對盟友在戰爭中的貢獻和支持感到擔憂,大有如果這一次戰爭中如果失敗就可能因為經濟問題不得不退出同盟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