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并購是巴人真心展開的并購,這部分大多數是最近一年由梁可年主持的并購,比如兩只虛擬偶像開發團隊,一款海外的主打視頻社交的輕應用,這些都在并購之后直接拆分裝入巴人信息,實現對對方核心團隊的并購。
總之給人一副既有現時能力,又有未來遠景的樣子。
還有一些投資人眼光比較專業,并不以傳統的投資眼光來評估巴人,因為他們能發現巴人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
比如說巴人集團內部其實也有很多業務線可以單獨拆出來進行估值,這里說的并不是像巴人信息、巴人傳媒這樣的單元,而是例如巴人的AI客服這樣的業務,工作非常明確,但是可以直接孵化為子公司。
AI客服是可以成為創業公司核心業務的,比如說國朝明星創企樂語科技的主業就是AI客服,對外號稱“以AI賦能垂直行業客戶”,實際就是一款可訓練的對話語音AI。看投資清單,里面一票明星投資機構,甚至融資的時候還要找獨家財務顧問,非常有范兒。
巴人的AI客服相對務實,但也顯得很另類。說務實,是因為巴人自己的客服是人機混合,少量真人加大量AI的模式,其中AI部分完全自主研發。這種構成是為了服務于玩家,而不是為了單獨拆分打包孵化乃至上市。
說另類,是因為,如果不為單獨孵化,為什么不采購第三方服務呢?采購第三方服務的成本顯然小于自己投入資源進行研發。要注意研發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后面還有大量維護和更新的工作,AI是個永無止境的深坑,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出現新的進化方向,采購第三方服務,就相當于預約了長期的更新服務。
但是,外人并不知道當時薛明有祖傳代碼,研發個客服AI還是比較簡單的工作,只需要進行完善的訓練就可以直接拿出來用。
像這種業務巴人里面林林總總的很多,又比如xixitube這種,其實已經是子公司的模式了,只不過不是孵化結構罷了。
相比于這類投資人,更專業的人士評估的是巴人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文化方面的能力。楚垣夕長時間自詡巴人為一家文創公司,聽過這個調調的人可不少,而現如今,其表現的形式可以簡單的聚焦為推IP的能力,或者具體點說,就是“硬推大IP”的能力。
很多人簡單的把推IP視為炒作,然而“炒作”和“IP”這兩個詞并不搭配。炒作,就是如同巴人集團最近在做的事情,借助奧斯卡提名的東風提升自身知名度。而IP是內容的載體和表現,需要的并不是炒作。
炒作的核心是用熱點事件觸達公眾,讓公眾了解到有這么個事,有這么個人或者公司等等,最終指向的是知名度。而IP需要的不只是知名度,還有內容展示,還有粉絲轉化。如果只是被人聽說過但是對內容不感興趣或者根本就沒接觸到,那么對IP來說實際意義并不高,只有在倒買倒賣的時候才能體現出價值。
這也是很多大IP需要經年累月的內容輸出,持續不斷維持很長時間才能夠成長為大IP的原因。不排除有一些內容極其獨特的IP,雖然并不是特別之長但是也收獲了IP效應,但總體來看還是需要時間的積累。
而巴人最擅長強行推一個IP,也就是說內容上并不是非它不可,但起勢的速度卻能趕得上那些內容非常獨特的。
無論前面的《亂世出山》,還是后來更甚一籌的《無道昏君》,要說內容都有比較好的內容,但肯定不算是SSS級別,跟《灌籃高手》、《浪客劍心》這種內容雖短但是別具一格的島國IP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