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通過巴人集團的操作,粉絲聚集的速度可是肉眼可見。最變態的是巴人還不是用自己的方法論,推《無道昏君》的過程和推《亂世出山》完全不一樣,一個靠漫畫,一個居然靠游戲。
靠漫畫的其實還比較容易理解,至少外行覺得比較容易理解,而且各種方式都有人嘗試過。譬如說小破站的小眾獨立向游戲《妄想破綻》,在微博上建立超話,新DLC上線的時候集中運作大量同人畫師的征稿進行圖片投放,超話量瞬間超過3000萬,命中用戶對優質立繪的訴求,吸粉效果非常明顯。
但是靠游戲反向運作IP這種事情至少在一年之前是打破腦袋都想不到的,但是巴人就這么干了。
實際上當初楚垣夕并沒有對小游戲戰略進行什么保密,打的是一把明牌,行為意圖和具體手段統統都可以講,否則也難以說服阿里在交易中剔除這部分。
為什么講明白反而容易說服呢?因為這是沒有人驗證過的運營模式。腦洞人人都能開,但是具體能不能落地,落地需要花多少錢,里面有多少深坑,跳不跳的出去,以及最后一同操作猛如虎,等到看收成的時候,ROI是否能夠為正還是個問號呢。
因此在2019年的秋天,這個“小游戲-IP”計劃可以被歸納為楚垣夕以自己的行業直覺和基本的商業常識為錨點,去開發一條獨特的IP運營線,并且形成了流量循環理論。使得推出新IP的流程直接略過了冷啟動這一步驟,然后在實踐中驗證這個理論。
所以,因為一系列問號的存在,使得雙方對小游戲業務的定位和預期完全兩樣,但分歧卻迅速靠攏。最終的結果就是從巴人的角度看,是成功的將它留下,而從阿里的角度看,是成功的把它剝離,并購對價減少20億,雙方都認為是雙贏。
這20億的價碼也是張銘當初因之而錯過并購時機的原因。在當初,要是他真肯拍錢,因為有四分之三的操作都還沒怎么實施,項目停留在初期架構的論證上面,剛剛搭建好IP內容和小游戲的雛形,根本還沒進行測試,也沒有看到讓人驚訝的數據。因此楚垣夕是真的肯賣,20億?歸你了!
張銘也不傻,這個并購其實相當于收購IP,整個小游戲事業群只有《無道昏君》的內容值點錢,在當時,其它并沒有體現出什么有價值的地方,頂天就是千萬量級,怎么可能接受這種訛詐?
然而IP的價值就在于,今天你覺得不值,明天已經追不上了。隨著巴人圍繞《無道昏君》不斷做活動,特別是抖音活動,掛機手游的DAU能夠始終維持在3000萬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不但給IP注入了無窮的活力,也幾乎碾壓了國內的掛機游戲市場,和《刀與遠征》展開對掛機用戶的良性競爭,共同培育了游戲玩家的掛機意識。
《刀與遠征》,那可是買量費用一次性就拍出去大幾億的存在。
至于后來國內買量市場因為小康生活健康幣的出現而出現顛覆性變革,使得大量游戲買不起量的事情,楚垣夕說那和巴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