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瞥見射堅向自己投來的征詢的目光,沉著的說道:“臣鄙陋無能,敢受任命!”
皇帝點了點頭,于是吩咐射堅:“莫要愣著了,趕緊下去傳詔。另外,今日的朝賀取消,具體什么時候,過兩天再說。”
射堅忙不迭的領命告退。
王允對董卓勢力的清算在皇帝的全力支持下正式開始了,他先是派遣謁者張種作為使者前往關東宣慰各地諸侯,宣告董卓已死的消息,希望各路諸侯安分邊境,共奉天子。
除了派遣使者以外,又拜御史中丞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帶兵千余,與護羌校尉楊儒前往郿塢招降納叛,奉詔夷滅董卓三族。
皇甫嵩這幾年來飽受董卓羞辱,聽聞董卓被誅,激動的連甲胄都未穿戴整齊便策馬奉詔趕往軍營,帶著楊儒與一千余當年隨他鎮守關中防備羌亂的老部下,當天就趕往郿塢。
其時董卓之弟、左將軍董旻,侄子、侍中董璜,以及宗族老弱都在郿塢。群龍無首,人心惶惶之際哪能聚齊力量守郿塢?最后被皇甫嵩帶兵半日內攻破,族人全部斬殺。
董卓勢力在京兆三輔被連根拔起,最高興的莫過于那些袁氏的門生故吏,在初平元年的時候,袁紹舉兵叛亂,董卓遷怒于在京的袁氏一族,將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連同襁褓在內五十馀人盡皆殺死。
這些門生故吏在董卓活著的時候敢怒不敢言,董卓一死,便個個跳脫了起來。不僅將袁氏一族改葬重新發殯,場面盛大隆重,還將董氏全族的尸身在袁氏墓前挫骨揚灰,祭告亡靈。
又得到王允的默許,將董卓暴尸于東市,這幾日天氣轉熱,董卓素來壯碩肥胖,身上的脂肪被太陽暴曬后流了出來。在晚上的時候更被守尸吏當做蠟燭在肚臍處點了燈,種種事跡,可見董卓民怨之大。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就連皇帝都不由得側目,不僅僅是作為后世人不習慣這些行徑,而是這些曾被董卓殘虐過的世家豪族對董卓的報復之酷,讓皇帝忌憚不已。
等到五月初,皇甫嵩率軍返回長安,皇帝特意在宣室殿召見了他,殿中有黃門侍郎射堅、侍中楊琦二人作陪。
皇甫嵩字義真,涼州安定人,前度遼將軍皇甫規的侄子。曾以郎將持節,討平黃巾,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后與董卓西征羌亂,率大軍鎮守三輔。
此人給皇帝的印象最初來自于三國演義中征討黃巾的三大將,但在這一世聽楊琦等人細說之后,才知道皇甫嵩不過是一流的軍事謀略,二流的政治才智,三流的人品。
軍事謀略這自不用說,無論是平黃巾還是剿羌亂,皇甫嵩毫無疑問是東漢有數的名將。
至于說政治才智,當初董卓初入雒陽,關東四處烽煙,為防當時統兵三萬駐守扶風的皇甫嵩、蓋勛,與袁紹等人東西呼應。特意征蓋勛與皇甫嵩二人入朝,蓋勛秘密與皇甫嵩商議起兵,卻被皇甫嵩拒絕,奉詔前行,手下長史梁衍勸他對抗,依然被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