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繇被陶商的舉動嚇得渾身直哆嗦,抱著大印的兩只胳膊又緊了些。
“你、你想干什么?你還真敢揍吾不成?”
陶商雙手合十,沖著劉繇作揖,道:“原先的事,確實是陶某做的有些過分,但為天下計,有時候卻不得不行非常之事,今日此事可謂已經了卻,原先的恩怨就讓他一筆勾銷吧,商在這里向劉公致歉了,今后一定會善待于公。”
劉繇聞言頓時呆住了。
他使勁的摳了摳耳朵,詫然的看著陶商,不敢相信的道:“你、你說什么?你再說一遍!”
“陶某向劉公致歉了。”
“我沒聽清楚……”
“我向你致歉。”
“你是真心的嗎?”
陶商抬起頭,斜眼看向劉繇,晃了晃拳頭道:“差不多得了啊!你占我便宜呢?”
劉繇擦了擦眼角的淚水,長嘆道:“其實吧,有些事情,我也不是看不開,大爭之世,本就如此,又哪有什么誰對誰錯的?比起其他的那些諸侯,你著實算是很有仁心的了……劉某這兩年居住在金陵城,看著金陵城一日復一日的變化,心中也多少明白你的苦心,若是換成我,斷然不能將此地治理的這般昌隆……但你對我的手段,著實是狠厲了一些。”
陶商聞言,笑了。
不管怎么說,劉繇這個人還是有些遠見、有些優點的。
他至少比那些眼高于頂,自命不凡的士族諸侯要強上許多,能夠擺明白自己的位置。
而且歷史上的劉繇在任期間,確實是極為清廉且有名望,在地方的口碑比孫策要強許多,之所以沒有爭過孫策,實在是他的兵勢太弱。
論治理地方和善待百姓,劉繇是比孫策強的。
“正禮公,陶某已經決定了,待此番平復了揚州諸郡之后,便會委任你為邊南二郡的出政之長,屆時由你代表我,將金陵城的政略發展方式,向南深入,在東南沿海地域推廣,讓你一展才干,也算是聊表陶某對你的愧疚之意。”
劉繇皺了皺眉,疑惑道:“咋感覺像被發配了似的?”
陶商的臉色發黑:“你要不愿意,那我就留你在這蓋公章。”
劉繇急忙擺手,道:“不,不!愿意,其實這事也是挺好的,劉某人很感激你。”
雖然不知道陶商適才所說的“愧疚”是真是假,但聽在劉繇的耳朵里,他還是很受用的。
按照正常的諸侯的手段,在自己這個傀儡沒有用了之后,很可能就被處理掉了。
但陶商的行事作風,卻讓劉繇看到了希望。
至少,他還算有心,沒有要了自己的性命。
這小子,確實是不負君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