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風想大聲地對周衡喊道。
周衡卻是不在意唐子風的腹誹,他這樣替唐子風做決定,其實也是為唐子風的前途謀劃。唐子風過去大半年的確是做出了一些成績,但其中偶然性的因素也很多,并不能服眾。如果就這樣回去,這些成績很快會被人忘記,唐子風在副處級的位置上恐怕就要盤桓很多年了。
如果把唐子風留下,讓他再干兩三年,把臨一機做成一家明星企業,則他的成績將會極其耀眼,未來就能夠一帆風順。年輕人留在基層多工作兩年也算不上是什么艱難的事情,用兩年時間換未來的長遠發展,有什么不好呢?
既然自己做得沒錯,周衡自然就不用在乎唐子風心里怎么嘀咕了,他說道:“小唐,既然決定了要留下來,那么咱們就該做個長遠的謀劃。現在臨一機的財務狀況不錯,職工們的心氣也很高,你覺得,咱們下一步該做些什么?”
“搞技術開發。”唐子風毫不猶豫地說。這其實是他早就想過的,即便周衡不來找他,他也會主動向周衡說起。他的心思和周衡差不多,那就是既然打算在臨一機再干幾年,就得做長遠打算。靠抖小機靈賺錢,只能是權宜之計,要想可持續發展,只能是靠技術實力。
臨一機作為一家老牌企業,技術底蘊是足夠豐富的。但當前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僅憑吃老本,是吃不了多長時間的。最典型的一個方面,就是臨一機在數控技術上遠遠落后于國外企業,雖然有432廠的協助,但別人的技術畢竟就是別人的,不如自己的技術用起來那樣得心應手。
沒有數控技術,在未來的市場上就根本沒有競爭力。唐子風就算是個技術盲,也非常清楚這一點。
“幾個方面。”唐子風說,“第一,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數控技術研究中心,招募至少100名電子工程師,爭取三年之內擺脫對432廠的技術依賴,把432廠變成咱們的附庸。”
“口氣不小。”周衡笑著評論了一句,不過還是在自己面前的筆記本上記錄了一筆,同時說道:“關于搞數控技術這個問題,老秦也打過一個報告,不過他的氣魄沒你大,他只是提出要搞一個3、40人的團隊而已,你一張嘴就是100人。”
“100人還不夠呢。”唐子風說,“國外的機床巨頭,研發人員和生產人員的比例可以達到1比1,甚至是2比1。人家的核心能力都是在設計上,機床配件全部外包,自己只做最后的總裝。咱們技術處才200多人,加上各車間的技術力量,技術人員也不到400人,不到職工總數的1/10,這個比例太低了。”
“飯得一口一口地吃,咱們以往一貫是重生產、輕研發,所以工人的人數比例高,也是難免。不過,技術隊伍的建設也的確是要提上日程了。”周衡評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