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似是怕笙歌拒絕,竇太后急不可耐的補充道。
竇太后自己都不確定,一尊石像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
帝位和石猴,孰輕孰重,貌似這是個很愚蠢的問題。
但這一刻,竇太后也只能寄希望于此。
笙歌失笑,大可不必。
她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登基為帝,劉漢皇室數十年的經營又不是紙老虎。
她可以學呂后掌權,垂簾聽政,但絕不會登基。
名不正言不順,天下禍亂始。
“您確定”笙歌緩緩問道。
“您確定要用這一個條件讓我立誓此生絕不為帝,而不是護梁王,護竇家”
笙歌朱唇輕啟,口型無聲的勾勒出兩個字“削藩。”
大漢削藩,勢在必行。
漢初高祖實行郡國并行制度,本就是一種妥協,一種歷史的倒退。
諸侯國的存在,必然是要消失在大漢的。
竇太后臉色一僵,嘴唇蠕動,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糾結猶豫。
良久,竇太后斷然“除卻是竇家女,武兒母,哀家還是大漢曾經的皇后,現在的皇太后。”
“既嫁皇室,大義為重。”
“還有,有劉明在,哀家賭你會護梁王。就算不是諸侯王,依舊可以風光一世。”
“至于竇家,哀家已經賜予了他們幾十年的榮光,兒孫自有兒孫福。”
無論如何,她都得替先帝守好大漢的江山。
笙歌依舊淡淡的笑著,的確,劉明在,梁王安。
但這不是說明竇太后未雨綢繆算計多高明,不過是她心甘情愿的護著劉明罷了。
其中緣由,倒也不必為竇太后細細道來。
“也好。”
“我,陳氏阿嬌,對天起誓,此生絕不為帝,絕不肆意殘殺劉姓皇室,若違此誓,送無葬身之地,子孫后代皆承厄運。”
笙歌伸出手指,指天立誓。
神情平靜,聲音淡然,就好似并不是在發誓,而是在閑談。
“外祖母,我從不是心狠手辣的人,所以你大可不必如此。”
陳阿嬌的心愿也僅僅是金屋藏劉徹,她又何必吃力不討好的做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
真以為做女帝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武皇臨朝稱制,背負了多少惡名。
她懶懶散散,實在不想自找麻煩。
“外祖母,那匈奴一事”
在笙歌心中,剛才種種只是岔開的話題,匈奴才是唯一的正題。
“你有把握”
“有。”
“那哀家便準你所求,但哀家有一個要求,莫要冒進,莫要貪戰。”
“好。”
短短的幾句話,由此改變了大漢與匈奴幾十年維持的虛假關系,走向了不可預知的未來。
“那外祖母,是不是可以在朝會上為小明請封了”
她一手培養的小明,有保家衛國之志向,沖鋒陷陣之能力,那她自然也要為他爭取還有的功名。
總不能小明在邊疆舍生忘死,朝堂上卻風雨欲來想毀掉小明。
“力退匈奴,打破了匈奴在大漢臣民心中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功一件,朝廷理應封賞。”
谷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