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5月,三寶顏。
寬闊的蘇祿海面上,無數的艦船在燃燒,點燃了長達二十余里的v海岸線,不時有一聲聲的爆炸聲傳來,橘色的火球炸飛船板和桅桿,在蔚藍的海面上分外扎眼。
海面上到處都是燃燒的海船,舷墻高大的蓋倫式武裝商船,濃郁阿拉伯風格的貨運喇叭唬船,更多的則是東南亞各蘇丹國常用的卡拉卡拉式槳帆船,各類小船和舢板四散而逃,各式船只因為船槳和帆纜而糾纏在一起,好似形成了巨大的蜘蛛巢,而一支白帆上滿是勃艮第大十字旗的重炮艦隊航行而來,徹底統治了這片戰場,重炮在怒吼,火繩槍在齊射,西班牙的步兵駕駛小船穿梭其中,抓起一船一船的俘虜。
這里發生了一場戰爭,結局無需多言,西班牙取得了勝利,而失敗的不僅是菲律賓的土著,蘇祿蘇丹和馬巾達腦蘇丹,還有這些土著背后的主人荷蘭東印度公司。
“這些愚昧的蠢貨再次展示了他們的愚蠢,如果他們不長記性的話,這一幕還會再一次的上演。”馬尼拉艦隊司令塞巴斯蒂洛佩茲放下望遠鏡,傲慢的臉上寫滿了不屑。
事實正如洛佩茲所說,荷蘭人又失敗了,而且失敗的毫無新意,西班牙又勝利了,勝利的毫無激情。
很多人把十七世紀成為荷蘭人的世紀,這個時代的荷蘭人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事實上,荷蘭人在十七世紀,特別是十七世紀中葉的表現對得起后世人對它的稱呼,在歐洲、地中海、加勒比海、南大西洋還是在印度洋,荷蘭人都可以壓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毆打,但是在東方,在菲律賓都督區,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的則是出于完全翻轉的局面,在菲律賓,西班牙人占據上風,屢屢贏的海戰的勝利,而贏的海戰的戰略永遠是那一招,如果把這招概括成一個字,那就是茍。
從在東方的各個殖民者的實力來說,荷蘭人無異是占據巨大優勢的,在攻占馬六甲之后,即便是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聯合,也不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對手,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堅持住了兩強原則,即海軍力量能戰勝果阿和馬尼拉的兩支敵對艦隊,雖然軍事力量優勢,但海戰卻不一定取得勝利,特別是在菲律賓海域。
從1600年開始,荷蘭人幾次挑戰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海戰打了無數場,荷蘭人也取得過許多勝利,但凡是大規模的海戰,荷蘭人每次都輸,除了第三次杭達灘海戰之外,荷蘭人每次不是損失旗艦,就是海軍司令陣亡。
幾次大戰幾乎如出一轍,每次,荷蘭人都會出動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直撲菲律賓,然后封鎖西班牙的統治核心馬尼拉,尋求和西班牙艦隊決戰,但是西班牙人每次都會茍在馬尼拉灣中不出來,然后想盡一切辦法增強實力,比如武裝大帆船,增加重炮數量,荷蘭人經常能夠封鎖馬尼拉灣數個月,但是每次精疲力竭的時候,養精蓄銳的西班牙艦隊就會出港應戰,然后雙方在菲律賓錯綜復雜的上百個島嶼之間接連不斷的進行海戰,最終的結果就是荷蘭人大敗,丟盔棄甲的離去,然后在未來某個時間,再次重復一次上述的行動,單調而乏味。
實際上,在范迪門總督上任之后,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度避免的類似局面,原因很簡單,范迪門沒有發動對西班牙的大規模戰爭,但是李明勛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在1642年,社團在關島海域劫持了西班牙的馬尼拉大帆船隊,導致西班牙人損失了那一年來自美洲的金銀不說,還損失了兩艘馬尼拉大帆船,一艘重炮蓋倫和一艘巡航艦,不僅如此,為了避免大帆船貿易中斷,菲律賓都督區在去年六月不得不派遣一艘去除部分武裝的重炮艦擔任大帆船前往美洲。
范迪門敏銳的注意到,菲律賓都督區的西班牙海軍力量在下降,而他則不會放棄這么好的機會,當然,已經決定踐行安靜的貿易原則的范迪門不會真正的開戰,他的計劃很簡單,除了封鎖馬尼拉港,就是聯合菲律賓的蘇丹國發動破襲戰,而真正的目的就是今年來自美洲的運銀大帆船,范迪門很清楚西班牙的大帆船貿易,如此這一次的運銀大帆船再次被劫持,菲律賓都督區將會不攻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