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青龍號下水之后,海軍試航非常滿意,提出下一批次建造兩艘瑞獸級戰列艦,卻被錢錦無情拒絕了,錢錦的態度很明確,就算資金充足,造船廠也不能保證能同時順利建造完兩艘瑞獸級,最終妥協之后,只建造一艘。
原因很簡單,海軍造船廠根本采購不到同時建造兩艘瑞獸級的船材
從后世的角度來看,瑞獸級并非什么超級戰艦,這類戰艦在十八世紀中期之后就大規模出現,在十八世紀后期更是成為最基礎的戰列艦了,李明勛也是如此想,既然能造出青龍號,那意味著技術沒問題了,為什么不能繼續建造呢。看了計劃書李明勛才知道限制三級戰列艦建造的根本不是技術,而是木材。
風帆戰艦對木材要求之苛刻,絕對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特別是三級戰列艦這類級別的戰艦
青龍號一共砍伐了兩千多根柚木才建造成功,這兩千多根都是擁有七十年以上的樹齡,不能有疤結、腐爛,而且二十多米高的樹干只有中間的十米左右可以使用,這還不算,支撐甲板與舷墻的支撐肘,必須使用天然的曲木,而且青龍號的最終配備是322412,對支撐肘的要求更高了,而青龍號的桅桿更是讓社團煞費苦心,直接影響了青龍號的建造速度。
桅材是建造船只最重要的木材之一,戰艦的桅桿高度大約是最大寬度的四倍,三層甲板戰艦小于四,巡航艦大于四,這意味著,戰艦的桅桿動輒超過五十米,根本不可能有這樣一整根的桅材,所以,桅桿只能是多節拼接,一般有三節,而底桅的直徑接近一米,如此直徑的桅材肯定是百年樹齡的樹了,要知道,最適合做桅桿的冷杉木,要去除樹皮,還要去掉邊材,才能使用,直徑很少有超過一米的。
實際上,戰艦桅桿的選用標準遠遠超過了肋材,比如歐洲海軍強國戰艦桅材都是來自波羅的海沿岸的北歐國家,其中大型戰艦的桅材只有里加灣里的杉木才符合標準,社團戰艦用的桅材來源于永寧行政長官區,但仍然無法滿足要求,為了獲得合格的桅材,永寧行政區甚至有一支專門的采伐隊。
類似于杉木這樣的木頭,采伐的技術含量超高,夏季不能采伐,因為樹油分泌旺盛,適合采伐的季節是秋冬,樹脂分泌少,大量樹脂保存在木材深處,這樣的杉木飽含樹脂,柔性行很好,因為秋季采伐后的杉木容易腐爛,最好在冬季采伐,但是永寧行政區的冬季酷寒,很難進行,不僅如此,采伐時的氣候也有嚴格要求,空氣必須要有濕度,如果在干冷天氣采伐,木材沒有了蒸騰作用,會在干燥的空氣中脫水,導致樹脂凝凍,會讓木材變的硬而脆,直接導致報廢,過于潮濕也不行,霉菌會進入木材內部腐爛。
可以說,伐木是一個技術含量超高的技術活,不是簡單的擁有斧頭和鋸子就可以的。
青龍號上每一根木料的選拔標準都可以和皇帝選秀女一樣嚴格,這就導致了建造青龍號這樣的戰列艦,主要木料根本不能按時供應,而李明勛看了潘學忠書寫的技術報告,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為什么在十八世紀的末期,為什么英國人可以大批量的建造三層甲板戰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