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度笑了笑“首先,我糾正一下您的觀點,面對帝國的五路進攻,滿清的唯一退路就是西撤,向北撤到貝加爾湖沿岸是沒有前途,而且清軍擁兵十萬,我想俄羅斯人也不會接納他們,客大欺主的道理,俄羅斯應該不會不明白,憑借他們在西伯利亞的力量,可控制不住清軍。所以,面對進攻,滿清只能西撤,進入中亞地區的草原,或者葉尼塞河一帶的草地。”
“對策”一直沒有發言的李明勛敲了敲桌子,提醒道。
李君度連忙說道“對策其實已經在地圖上了,五路北伐之中,皇上親率的中路雖然最強,但卻并不以其為主,五路大軍的關鍵其實在西路軍上。
地圖上已經顯示的非常明確,滿清所屬的滿蒙部落主要集中在和林、克魯倫河和呼倫貝爾三地,這也是漠北水草最為豐美的地方,而西路軍直接面對的就是和林地區的清軍部落,而五路北伐也是由中路、東路為掩護,吸引清軍注意力,西路軍借機渡過瀚海,直插和林地區,封住清軍西撤的道路,完成聚殲滿清余孽的戰略目的。”
此言一出,一眾重臣都是點頭,李海也沒有再追問,看起來
李君度的回答讓他暫時滿意了,但李定國卻笑了“英王,西路進軍計劃可不穩當啊,韃子可不蠢,這堂堂陽謀,人家有所應對怎么辦。”
別人,尤其是不懂軍事戰略的政界官員好糊弄,可李定國半生戎馬,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西路軍雖然實力強勁,可進軍路線也是困難重重,光是越過瀚海就極度危險。更不要說西路進軍路線自古就是溝通瀚海南北的常用路線,滿清不可能不知道。
李君度終于無法保持從容了,
但是他卻無法反駁李定國的話,這個計劃確實不那么穩當,可忙活了這些日子,誰也拿不出更好的計劃,說白了,如今的清廷本質上就是一個草原部落聯合體,他們自己長著腿腳,還有駿馬驅馳,重要的財產牛羊馬匹也都有腿,鐵了心要跑還真不好攔截,縱然帝國可以派遣騎兵追殺,可若如此,就是放棄了帝國軍隊的最大優勢,真到了陌生地域,在寬闊的蒙古高原上和清軍打騎兵戰,誰贏誰輸就說不準了。
帝國陸軍有兩件法寶,炮兵和步兵線列陣法,可這些在北伐中用處很小,從匈奴開始,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契丹、女真、回鶻、蒙古等等等,向來就是打不了就跑的戰法,特別是面對中央政權的全面進攻,更是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游擊戰法,屢試不爽。
“或許我們需要帝國的衛青、霍去病。”李海說了一句,但也只是這一句,因為如果是衛青霍去病那種,率領精銳騎兵突入漠北深處,主動攻擊的戰法,勝敗不說,至少眼前這個計劃就要被推翻了。
李君度還未說話,李定國勾手示意侍從官把燭臺拿來,點燃了一根香煙,替李君度反駁了首相的建議“首相,這已經不是一漢當五胡的時代了。”
漢朝時代,衛青和霍去病的千里襲擊確實是軍事戰爭史上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需要指出的是,漢朝能贏,不光是兩位統帥的能力彰顯,更是大漢王朝絕對軍事優勢,在那個沒有馬鐙的時代,騎射并沒有那么便利,也無法在馬上使用長矛這類武器,而草原極度缺鐵,在鎧甲護具和刀劍武器方面,匈奴根本無法和漢軍相提并論。
可隨著唐朝時草原民族內遷以及五胡亂華之后,游牧民族也掌握了冶鐵技術,雙方的技術差距已經磨平,而在這個時代,雙方在騎兵上幾乎沒有差距,帝國騎兵有的是戰馬沖擊力和槍械燧發優勢,而清軍呢,蒙古馬更適合戰場環境,也擁有火繩槍,更了解地形地勢,而在護具上,除了胸甲騎兵,帝國騎兵淘汰了鎧甲,而清軍卻依舊保持著護具,各有千秋之下,帝國騎兵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