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故事還沒有聽完呢,我們下一站下吧。”孫為公說道。
徐恩利知道好友的脾氣,立刻對馬夫說道“你下車吧,駕車去申京東站等我們。”
孫為公現在的身份是一名記者,雖然年輕,但是在申京文化圈子里非常有名,原因就在于,這個家伙膽大細心不怕死。
十九歲還未從帝國大學新聞系畢業的時候,這個家伙就偽裝成會計潛入了申京某個蜂窩煤廠,解救了十幾個被奴役的智障工人。結果這個工廠是某個議院某個議員的產業,孫為公差點被打死。
雖然犯罪者被懲治,被奴役的人得到解救,但孫為公卻因為那件事耽誤了學業,又因為得罪了權貴,因此不被允許畢業。
但是他的事情被司法部蘇日安過問,最終為皇帝所知,孫為公不僅得到了皇帝的接見,還被稱贊為本朝最有良心的記者。
孫為公這次去江寧,是進入百王府街采訪。
江寧百王府解是民間的稱呼,帝國建立之后,優待了前朝的勛貴,大部分勛貴在江寧得到了李明勛御賜的府邸,可以按照舊爵位得到待遇,但并不能繼承下去。同時也失去了離開江寧城的自由。
而三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勛貴大多已經故去,他們的后裔卻仍然不被允許離開江寧,孫為公就是去了解這件事的。只不過工作進行了一半,就接到了不歸奴告御狀的消息,因此草草結束,乘火車回來。
徐恩利是孫為公的同學兼好友,只不過徐恩利與孫為公不同,他出身富貴之家。徐家在朱明一朝就開辦書局,在帝國建立后,更是籌辦了報社,在傳媒界也是響當當的家族。
三十二歲的徐恩利已經進入了家族的公司工作,這一次主動來接孫為公,既有正事也有私事。
二人在東站下了車,在火車站旁的飯館請了兩個老水手吃了一頓餃子,聽完了捕鯨船的故事,孫為公才真正回過神來。
“你說說,我給你安排了接風宴,你非得在這里吃水餃,真是的。”徐恩利很是不高興,因為他早就受父輩們的差遣,準備介紹孫為公給幾個朋友認識,順便共同謀劃一件事。
孫為公知道自己的老朋友為什么這么積極,并非因為兩個人大半年沒見了,而是因為孫為公現在身份的轉變。
現如今,不歸奴案在帝國境內已經鬧的非常大了,舉國上下都在關注著這個案子。各方勢力也都摻和其中,絕大部分都想把這件事鬧大,然后不僅要處置外藩,還要把火蔓延開來,內藩、元老院全都收拾了才好。
因此,雖然李君華已經讓蘇日安專辦此案,但是各方也積極插手,蘇日安順應民意,先是為不歸奴代表們安排了獨立的法務團隊法律支持,最重要一點就是將其從詔獄之中提調出來,安置到了申京第一監獄之中,一起進入的,還有察哈爾王阿布奈。
而蘇日安也保證,一定維護公眾的知情權。所以不歸奴代表們,除了可以見到律師,還可以擁有一個獨立發言人,為其代言。
孫為公曾經在京畿工作四年,接觸過不歸奴團體,也認識巴格爾,二人曾經一起合作過。所以在被允許擁有發言人后,巴格爾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孫為公。
徐恩利的報社自然聞風而動,希望可以借助孫為公的關系,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恩利,我知道你要帶我去見誰,但是我不能見。這是為了公平公正。”孫為公毫不客氣的說道。
徐恩利對于孫為公冷漠的態度并不驚訝,因為他的這個朋友一直都是如此。徐恩利索性公開說道“孫兄,那你愿意借助我們松江早報發布第一手的消息嗎”
孫為公則是反問“那你們能答應一字不改嗎”
帝國對包括報紙在內的傳媒,管制的一向很嚴格,早在李君華登基之初,就通過了著作權法案后來這份法案又經過了兩次修改。確定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各大傳媒里的內容,創造者與發布者享有共同的著作權,需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也是相當的,且都必須實名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