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占據,土爾扈特的結局已經注定,只不過,這并非土爾扈特一族的覆滅,而是土爾扈特部的新生。覆滅的只是那些魚肉百姓作威作福的貴族罷了。
土爾扈特大汗阿玉奇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但這也不能改變他是封建剝削者的本質。
當裴元器派遣的工作隊宣布把貴族們的牛羊全部分給牧民和奴隸,把所有土地收為國有,并且按照人口多寡分配給農牧民使用的時候,一切的封建時代的人身依附、血脈相連和所謂忠誠都被秋風掃落葉。
阿玉奇汗很明知的選擇了不抵抗,最終他被封了親王,前往北京生活,也得到了諸多恩賞。只有他的一個兒子和女婿率領少量部眾和幾千騎兵逃到了沙俄境內,成為了帝國與沙俄之間扯皮的一個對象。
在面對遠疆區另外一個重要外藩哥薩克的時候,帝國就采取的另外一種手段。
裴元器的外藩改制采取的先難后易的辦法,首先收拾的就是不可能妥協的土爾扈特,而且非常的徹底,最后只保留了阿玉奇嫡系的這一支,剩下的貴族大部分都貶為了庶民,土爾扈特部原有的軍隊也都被解散,一直到幾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帝國采取義務兵役制度,土爾扈特人才參與了保家衛國的戰爭中。
在冬季過去之后,裴元器奉申京命令,對其余外藩進行改制,這一次政策就緩和了很多。每個外藩,按照扎薩克多少和領民的多少各自給予了軍隊編制,以用來安置外藩的軍隊,只不過這些軍隊的指揮權不在外藩貴族手中,大部分被理藩院的內藩、禁軍將領接管,少數掌握實權的外藩貴族,都是曾經前往申京多年,歸化學堂畢業,或者有怯薛、巴圖魯等禁軍背景的。
也因為這一點,幾個邊疆區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維持了較大規模的軍隊,后來隨著大量的內藩旗佐轉換為生產旗佐和部分編制取消,才減少下來。
生產資料國有化、解放農奴和牧奴讓外藩貴族失去了領民,成為了無根的浮萍。藩軍編制的擴充讓外藩中下層和貴族附庸有了出路,外藩就再難掀起什么暴亂來。
接下來就是處置外藩的資產,按照皇帝的圣旨,保護了外藩的私有財產,并且按照爵位,三等臺吉以上的貴族全都遷居鎮守城居住。
這個過程中爆發過少量的反抗,但很快就被鎮壓。而在理藩院內部,給予了改制后的外藩和內藩貴族一樣的待遇,他們仍然擁有爵位、享受俸祿,并且在官職等方面擁有優先權,只不過世襲制度等封建殘余被取消掉了。
而哥薩克人被擺在了改制外藩,一直到帝國三十二年的秋季才開始接觸進行。
此前的大半年,所有的哥薩克群落都處于緊張的狀態,各大邊疆區的鎮守將軍、綏靖區的綏靖將軍都出面予以安撫。卻并未把改制的風進哥薩克的群落之中。
一直到帝國三十二年的年底,各大邊疆區的哥薩克部都收到了理藩院代為傳達的圣旨。只給了兩個選擇,如果留在原地,就必須接受改制,成為內藩,一應待遇與其他族裔沒有任何區別,一視同仁。
如果不接受,就只能離開,前往外高加索,加入哥薩克共和國。遷移過去的哥薩克可以繼續享受封建特權,卻不再是帝國外藩,而是藩屬國。
帝國三十二年,也成為了哥薩克共和國的建國元年。
這個共和國卻不是后世的那種共和國,而是貴族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