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威代表帝國與奧斯曼打了這么些年交道,成果是顯著的。其中兩個成果不容置疑,一個是蘇伊士計劃的有序開展。一個是維持了黑海海峽的自由通行。但其他方面,李君威做的也不錯,奧斯曼已經對帝國進行有限開放,并且開放口岸越來越多。
帝國的商船可以進入黑海的伊斯坦布爾、愛琴海的士麥那、地中海的海法港、塞得港和亞歷山大港,在紅海上有蘇伊士港,在波斯灣有巴士拉港,此外在巴爾干半島上有也有四個口岸可以進入。曾經帝國商船可以進入漢志行省,但是因為一次外交危機而被迫中止。
倒不是奧斯曼有意刁難,而是帝國商人不太了解麥加地區對于天方教的意義,在宗教風俗上有所沖撞,被當地的豪強趕了出來。
“我可不認為幫助奧斯曼恢復在南也門的統治權,他們就會開放更多區域給我們。”林君弘提醒說道。
南也門處于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末端,在整個十七世紀一直反抗奧斯曼的統治。當地的部族很能打,奧斯曼一直搞不定。如果得到帝國的協助,或許局面有所改善,但問題是,奧斯曼在這個時間節點是否有這種意愿。
與沙俄、哈布斯堡的戰爭遠未結束,埃及地區的叛亂死灰復燃,奧斯曼帝國已經被疲憊了,顧不上馬格里布地區被葡萄牙和熱那亞進攻,連哥薩克在高加索一帶建國都沒有拿出任何表示。哪有資源去重新征服南也門呢
李君威說道“其實籌碼還有很多,比如幫助其與沙俄、哈布斯堡實現停戰,畢竟三方都已經竭盡全力,各國欠債太多,我們也沒有油水可以再榨了,不如就此停了,讓他們休養生息,過幾年再打就是了。再比如,協助奧斯曼修筑鐵路。”
“開放鐵路出口權限”李君華警惕起來,帝國對于新技術一向捂的很嚴。
“奧斯曼那種國家是學不走我們技術的。”李君威笑著說。
李君華搖搖頭,說道“還是再緩幾年吧。”
這一點,李君威并不過多堅持,他說道“其實我們對奧斯曼的國策應該明確,那就是在不涉及我們核心利益的情況下,不要與這個國家為敵。而我們的核心利益,目前來說只有蘇伊士地區和黑海海峽通航權,其余的都是邊邊角角的東西。而我們應該進可能挑起奧斯曼與歐洲國家的戰爭,我們從中漁利。
相反,如果我們與奧斯曼沖突太多,得利的就是歐洲人。”
李君華對于李君威的回答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按照這種方案,帝國只需要付出政治資源,就有很大可能得到奧斯曼帝國的更大范圍的開放。而不用消耗真正的物質資源。而后者正是被李君華極度看重的。
帝國建立以來,一直在對外擴張,其中兩次最大規模的擴張都是裕王主導的。
一次西征,打下了整個中亞和北亞,把邊境線推到了烏拉爾山和黑海,讓帝國擁有了直接接入歐洲的機會。而另外一次擴張就是美洲戰略,不僅搶奪了所有的南美亞熱帶、溫帶地區,并且在大西洋上擁有了帝國的殖民地。
但是,帝國也隨著這兩次大規模的擴張有了幸福的煩惱,那就是需要投入資源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有些地方可以暫緩投入,比如智利地區,到現在也沒有官方組織的移民團抵達那里,但是有些地方則是必須帝國官方引導發展。比如北美東海岸的大西洋城,帝國的大西洋艦隊駐地,直接可以影響西歐的軍事重鎮。再比如巴拿馬地峽,是溝通兩大洋的交通要道。
而隨著理藩院和行政總院越發的分立,在大陸方向上,也有了烏城地區需要大規模的投入。蘇伊士地區也是一個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