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帝國的對外資源有些捉襟見肘,而國內的發展同樣被皇帝看重。
而一切的物質籌集,不過是兩條路,開源節流,所以皇帝才把眼光看向了帝國海外的一些次要地區,想要把這些地區投入的資源集中起來,去保關鍵位置。
但顯然,李君華針對波斯灣、阿拉伯的計策被李君威巧妙的化解了。
既然李君威有如此多的謀略,奧斯曼這個難題自然被皇帝踢給了他,而李君威也很快決定,與奧斯曼帝國的使者進行正式的會面。
其實在李君威看來,這種會面完全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在這個信息傳遞仍然需要通報船的時代,奧斯曼帝國與沙俄、哈布斯堡的談判地點肯定不能定在申京。而西津才是合適的地點,此番奧斯曼帝國派遣使者前來,其實還是想要知道帝國的態度和在這次和談之中要扮演角色。
這也不怪奧斯曼人多心,實在是這種虧他們再也吃不起了。
早在三年前,奧斯曼人就與打了十幾年的哈布斯堡王朝談判,想要結束戰爭,結果,李君威插了一手,攛掇沙俄加入戰爭,一下把戰爭的烈度提高到了新的維度。
哈布斯堡原本已經打不下去了,但是看到沙俄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擔心被沙俄占了便宜,因此被迫再次參戰。緊接著,威尼斯加入戰爭,而荷蘭等國也把手伸進去埃及地區。
所以這一次,奧斯曼人學聰明了,先和帝國建立起共識,再與敵人進行談判。
而且與其父親法佐當初選擇了極限施壓,迫使帝國在戰爭之中支持帝國方面不同。這一次,奧斯曼使者阿馬爾選擇了誠懇的交談。
上一次,法佐派遣艦船強行檢查帝國通航黑海海峽的船只,并且有意暫停了蘇伊士運河,李君威的回應就是讓沙俄參戰,挑起更大規模的戰爭。
這一次,阿馬爾直接表示,帝國船只在黑海海峽擁有合法的通航權,而蘇伊士地區是兩國友誼的象征,并且是共同利益區域。這無疑得到了帝國的好感,而且,這些話,阿馬爾并非是在與李君威會談的時候說的,而是在會談之前,接受幾家帝國報紙采訪的時候公開說的。
雖然李君威認可阿馬爾的這種坦誠,但也出現了樂極生悲,他竟然忽視了阿馬爾的一個缺點,那就是大嘴巴,而這也給帝國招惹了很多的是非。
之所以阿馬爾如此嫻熟的利用帝國的政策規則和手段,之所以他的漢語如此精熟,是因為阿馬爾有在帝國留學的經歷,其中在檳城大學就呆了六年時間。
而阿馬爾得到的回報也很充足,帝國官方公開贊賞其風度和外交素養,這為阿馬爾在國內培養威望非常重要。實際上,科普魯律家族已經建立起了對奧斯曼的威權統治,阿馬爾的父親法佐已經是奧斯曼帝國唯一的主宰。蘇丹事實上成為了傀儡,而法佐顯然想把這種權利傳承下去,二十七歲的阿馬爾或許就是法佐培養的接班人。
帝國愿意調停奧斯曼與各方敵人達成和平是阿馬爾此行的主要目的,現在已經達到了,而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合作,則是錦上添花,只不過帝國對勢力范圍的要求實在也不是他能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