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德搖搖頭說“很不樂觀,下官覺得,莫臥兒帝國撐不了許久。”
“怎么會”
幾個人呼啦一下圍了上來,大家感覺不可思議,趙銘德雖然一直歸屬為海外事務部,但卻在蘇伊士工作多年,對印度了解多少呢。
“趙將軍,你剛從蘇伊士回來,不了解情況,參加御前會議,可莫要擅下論斷。”趙文廷提醒著趙銘德。
趙銘德卻說“正是因為下官剛剛從蘇伊士回來,才是了解情況的。”
“哦,這是怎么說”
趙銘德解釋了起來,原來,他在蘇伊士港就沒少接觸了印度人,尤其是從帝國三十二年十月以來,來到蘇伊士地區的印度人著實不少,尤其是印度地區擁有大量的天方教人口,這些人不少前往圣地麥加朝圣的,而為了收稅方便,也為了方便管理,縱然蘇伊士港比麥加更靠北,奧斯曼帝國也要求南洋和南亞來的朝圣者,必須要先到蘇伊士港。
而這些人中,有不少來了就不走了,與其說是來朝圣,不如說是政治避難或者逃亡。
一開始,是奧斯曼帝國的官員負責管理這些人,一個偶然的機會,奧斯曼官員要求趙銘德派一些人協助工作,至少能當一下翻譯。
趙銘德以為奧斯曼人知道他曾在印度洋艦隊服役,對印度人比較了解,才出此要求,后來才知道,是因為有大量來的印度人,申請在蘇伊士地區定居,而這些人,很多都會說漢語。
“會說漢語的印度人,不應該是商人嗎”財政大臣說。
趙銘德笑著說“并不是,陳大人。當初為了抵擋大王爺的軍隊,莫臥兒帝國建立的火器新軍,全部是按照帝國標準進行訓練和裝備的,陸戰隊負責這一塊。其中軍官一部分是在檳城的海軍學院學成,而基層軍官則是陸戰隊派人去莫臥兒帝國教導出來的,因此,這些人學會了漢語,我聽說,到現在,莫臥兒帝國的火器新軍中,一切口令和軍事命令都是漢語。”
財政大臣說“看來確實是發生了大清洗,但問題應該不大。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軍官肯定已經補充了。”
“呵呵,陳大人喲,到底從小到大都是生活在新環境里,對封建王朝不太了解呀。”趙文廷打趣說。
趙文廷是生于明末,長在滿清統治,成熟于帝國體制的福建人。而年輕的財政大臣陳啟宇,則是生在前帝國時代的臺北,就沒在舊體制待過一天。
如果是帝國陸軍,兩年時間確實可以把缺額的軍官填充起來,頂多是經驗不足。畢竟每年軍校都會畢業很多新的學員。
但是莫臥兒帝國不一樣,他們沒有軍校,而且軍官是世襲的,那批培養起來的軍官占據了軍官位置,自然不想被人取代,也就不會再培養新人,而是把自家子侄送往帝國留學,接受教育,而被清洗,家族都逃亡出來,懂的火器新軍的人直接發生了斷層,而大清洗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不可能被填補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