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鐵壁級相比,防御力、速度都相差不大,續航力還要大一些。但火力明顯不同,鐵壁級依舊是船舷列炮,火炮布置在兩側,而七省級則是六邊形的中央炮郭涉及,一共只裝備了八門一百磅的酒瓶炮,卻因為合理的布局,可以左右四門火力,前后兩門火力,比之船舷列炮也先進的多,只不過,這些都是滑膛炮,而帝國鐵壁級已經全部換裝了178毫米的前裝線膛炮。
除了這七艘新銳戰艦之外,還有四艘加裝了蒸汽動力的三級風帆戰列艦。這四艘都是從帝國引進,或者由帝國方面技術和設備改裝的。而荷蘭艦隊值周,最新的戰艦卻是三艘撞擊護衛艦。
這三艘撞擊護衛艦是荷蘭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官,曾經的澤蘭號艦長,海因修斯的長孫范德維爾力主建造的,這種戰艦排水量達到了三千四百噸,采用的是比七省級動力更強的蒸汽機,那是在帝國發現荷蘭人拆商用蒸汽機造軍艦,索性把一些老式的蒸汽機出口了他們。
因為這三艘戰艦,范德維爾與海軍部長,現在尼德蘭艦隊司令司蓋爾爭吵很多,如果不是海因修斯的偏袒,他是得不到這些資源的。
這三艘撞擊護衛艦原計劃也是炮塔型重炮艦,而且要采用前裝線膛炮,只不過荷蘭人的鋼鐵冶煉、鑄造和膛造技術不過關,造不出帝國那種前裝線膛炮,后又選擇用已經買到專利的酒瓶炮技術,先鑄酒瓶炮,再弄出膛線來的技術路線。美國早期路線
這種技術路線取得了成功,但問題就在于,那種線膛炮都很重,當要塞炮還行,當艦炮就太重了。可帝國海軍不知道這一點,還以為荷蘭人有了線膛炮,于是才有了龍級巡洋艦。
在戰爭威脅下,荷蘭海軍等不及線膛炮技術成熟,于是三艘撞擊護衛艦安裝的是十五英寸的酒瓶炮,這種火炮重二十噸,一共安裝兩門,全部安裝在船艏炮塔之中,可以發射四百四十磅的實心炮彈和三百二十五磅的開花彈。
當然,炮塔技術也沒有那么好突破,主要是荷蘭人買不到動力的小型蒸汽機和需要精密加工的那些軸承。所謂的炮塔只是一個厚度兩公分的鐵罩子,直接安裝在炮座上,依靠人力隨著火炮轉動。
這三艘戰艦真正精髓的地方在于撞角,與帝國海軍的艦船普遍加裝撞角,以提升撞擊戰斗力不同,荷蘭護衛艦是專門設計的撞角,并且以撞擊為主要戰術。
范德維爾認為,撞擊是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的手段,而帝國海軍則一直認為,撞擊只是蒸汽動力戰艦欺負風帆戰艦的手段了。而這場直布羅陀大海戰證明,范德維爾的理念才是正確的。
下午兩點左右,法西海軍聯合艦隊出現在了丹吉爾港的外海,采取一字排開的戰列線,之后是八艘速度較快的巡航艦,游蕩在更遠處,似乎隨時會沖上來咬一口,這個時候,荷蘭艦隊反而混亂起來,原有的戰列線被打亂,戰位出現了變化,有的軍艦轉向讓出航線,有的則提速占據航線,似乎是在調整位置。
下午兩點二十分,荷蘭艦隊完成調整,原本護衛艦在前、蒸汽輔助動力戰列艦在中,撞擊護衛艦在后,改為了撞擊護衛艦在中,護衛艦在后。二十五分,隨著旗艦北荷蘭號掛起信號旗,荷蘭艦隊率先發起了進攻,竟然是直接轉向,以雁形大陣,直接沖向了法西聯合艦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