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曾經有一個申京新聞媒體組織的記者團,前往裕王封地考察,就在申京的報紙上大規模抨擊了這種統治方式。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是李君威本人的要求,使得皇室與媒體界直接面對。
雖然李君華本人也不愿意看到殖民地的人承受這些,但兩個因素讓他堅定的站在李君威這一方。
其一個原因,這些政策都是李君威本人制定的,而且李君威親口說過,這對帝國長期是有利的。因為那些高壓的統治就是要逼著殖民地的英國和法國后裔離開殖民地。相比于媒體記者的嘴,李君華更相信自己的弟弟。
其二,媒體無論報道什么,顯然都會有所夸大,而且其目的并不純粹,或者受人利用,想要把裕王封地變成一個自由貿易所在,這是替帝國的資本家張目。
因此,皇室和政府的反擊迅速而猛烈,雖然無法掩蓋裕王封地對殖民者后裔的統治是暴力和殘酷這一事實,但卻取得了帝國輿論的支持。
皇帝直接命令在申京的主要大學和一些公共機構進行了資料展出,集中展現了殖民者們在北美對印度安人犯下的殘暴行徑,屠殺、強奸、奴役等等,與之對比,裕王封地那些政策,簡直不值一提。
這就是無法用道德約束李君威的原因,確實他做的一些事不道德,但與歐洲那些狗娘養的殖民者來說,已經是很道德的了。雖然都是一般黑,可李君威是一塊黑晶石,他的對手就是一堆牛糞,看著一般黑,味兒可不是一個味啊。
因為李君威的影響,帝國對外戰略的各個部門基本都有這種毛病,但他們可不是皇帝的弟弟,同樣的事,皇帝可以忍受自己的弟弟,可忍受不了自己的下屬。
而且,這些人與李君威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李君威對付的是衣冠楚楚卻狼心狗肺的西方殖民者,對壞人用些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外交體系的那部分人,卻是只考慮資本家的利益,想要對南洋的藩屬國動手,直接將其變成殖民地。
人家藩屬國認你當大哥,你反手就奪人家家產的行為顯然是不能被皇帝支持的。
而李君威現在所倡導的這種東方同盟體系,就是以和平的手段打開這些國家的國門,讓其建立與帝國更密切的經濟聯系,于國于資本家都是有利的。
“國聯呢自從你回來,英法荷三國駐帝國大使整天往我那里跑,不勝其煩。”林君弘有些抱怨說道,好像他才是主管對外事務的理政大臣。
三國大使不找李君威的原因特別簡單,他們自知無法在李君威那里得到好處,你上門找他談國聯,他反手就問你在北非的擴張問題。與李君威談判,沒有單方面談要求,只有利益交換,換著換著就發現自己吃虧了。
“我不認為現在是建立國聯的好時機。”李君威認真說道,回國之后,李君威與對外體系的同僚進行了討論,也考察了民情,認為現在并不適合。
國內都是否加入國聯的態度也是兩極分化,有人認為加入國聯可以與歐洲各國更好的經濟合作,以更和平也更高效低廉的方式來維護帝國在海外的利益。也有人認為,帝國加入國聯就會受這一組織約束,在需要的時候,無法使用更迅速有效的行動。
而且,現在的世界形勢,沒有說必然要有一個國聯的時候,畢竟帝國全方面占據優勢,別說皇帝、裕王這一代正當盛年,哪怕是個敗家子,也夠他敗一百年的。
李君華說“可申京與你,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對此表達的都是積極的態度。”
“是的,所以我們要換一種辦法,暫時不要建立國聯這種滿世界吸納會員國的組織,而是建立一個殖民者聯盟。說白了,國聯不就是分配大國的勢力范圍,解決大國矛盾的嗎”李君威說。
“殖民者聯盟。”顯然皇帝不喜歡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