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誰也沒想到,阿格拉號出發當日,原本應該已經前來申京的李昭奕竟然率親衛闖入內宮,控制天子。”
“政變”
雖說李君威在昨晚就做了最壞的打算,但聽到政變已經發生,而且這么早就發生了,幾個人還是有些吃驚。
“是的,政變。規模很小,只有內宮被控制,李昭奕說,此番受邀前來申京參加大會,是裕王與皇帝陛下定下的陰謀,意圖削其權柄奪其尊位。而這并非事實,李昭奕搜檢宮廷,也沒有發現書信來往。
但已經劫持皇帝,騎虎難下,便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林西塘說。
“騎虎難下這是昭圭的說法吧。”李君威說。
“是,陛下是這么認為的。”
李君威微微搖頭“這個傻子,昭奕就是算準了他心善,算準了他顧念兄弟之情,故意這么做的。這樣成功了,就是掌控大局,就算是失敗了,以昭圭的性子,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哪怕是鬧大了,昭圭也會說是誤會吧。”
林西塘聞言嘆息一聲,因為這也是他的看法,在他看來,李昭圭也算是明君圣主了,政治手腕著實了得,但唯獨對李昭奕這個弟弟實在是過于信重了。
一直到了申京,知道李昭奕的真實身份,林西塘才終于明白過來。若李昭奕是李昭圭的血親弟弟,李昭圭還未必如此寬容信重,是裕王的兒子,那一切都一開始就注定了。
“你且直說,現在印度朝局,誰來掌握,可有破局之處。”李明勛問。
林西塘說“政變之后,雖有波折,但輔政王已經控制朝局,得到華族、上三萬戶和下三萬戶的支持,而錫克族等高層,也是作壁上觀。只是政變之事,尚未完全公開,至于太上皇所說的破局以微臣所見,便是皇帝陛下被解救,以大義之名,興師討賊,怕也是要軍事上壓制住了才行。”
李君威說“簡而言之,你認為想要恢復以往,必須開戰,而且是大戰了。”
林西塘果斷點頭,顯然,這主要是因為李昭圭主導的改革動了太多權貴階層的利益,導致在這個時候,權貴階層全都倒向了李昭奕。
李君華則問“林大人,你是怎么逃出來的。”
“微臣不是逃出來的,是輔政王派遣微臣來申京,與天子、太上皇還有裕王殿下,交涉此事的。”林西塘如實說道,他還補充“輔政王說了,須得帝國皇室三人全都同意,才能作為一國的態度。”
“你背叛了”林君弘皺眉。
“沒有。是李昭奕想要完美解決,他認為,要完美解救就只能暗中操作。”林西塘解釋說。
李君華點頭說“我也想完美解決,昭奕至少在這件事上做的還不錯,給我們留了面子。”
所謂的留面子就是李昭奕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他是受裕王所逼才造反的,雖說這樣是魚死網破,但在李君華眼里,裕王的名聲比李昭奕可重要的多。李君華對這個侄子,是一點感情都沒有的。
李海說“這是國事,未必能完美解決,但又是家事,既然沒鬧掰,就私下接觸一下,省的說出去,讓人笑話,被有心人做文章。”
“對,林大人,你先說說昭奕的條件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