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奕能不能答應李昭銘作為人質,并不是由他本人決定的,因為帝國給出的答案只有接受或者戰爭。
博弈的核心在于施壓,但李昭奕手里的籌碼并不夠,不足以用于給帝國施加太多的壓力。
雖然印度斯坦帝國在過去十年與帝國的關系一直維持的相當不錯,但與鄰國的關系可是差的厲害,這主要也是帝國在背后操作的原因,周圍鄰國就沒有一個與其交好的。
而越是有希望的人,越是不容易走上絕路。李昭奕就是如此,現在一切都在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他的政變成功了,雖然失去了兄弟情,但李昭圭已經答應禪位,而帝國也愿意承認他來做印度斯坦的第三代皇帝,其實就是稱帝的路已經走了九十九步,李昭奕當然不會在最后一步的時候選擇收腳。
因為雙方都有意愿和平解決,所以在表面上一切如常,在印度國內,底層人民還以為皇帝只是病了,而印度洋艦隊和邊疆區的軍事調動也以軍事演習的名義進行,甚至只有艦隊司令、鎮守將軍這一級別知道真正的意圖。
雖然李昭奕提出了很多的條件,但對于李昭銘換李昭圭這個條件,及讓李昭圭在卡塔爾再建一國這兩個要求原則上是同意的,只不過名義上,這個國家的國主不是李昭圭,而是李昭奕把自己的一個年幼兒子過繼給李昭圭,去建立這個國家,奉養李昭圭。
雙方的談判進行的相當順利,但在實際操作上,卻耽誤了很多時日,等到李昭銘真正抵達印度的時候,已經是帝國四十六年的春天了。
原因就在于,皇室對這個小家伙實在是太疼愛了,雖然李昭銘要以游學、出訪、探親的名義前往印度,但考慮到當地與申京差異極大的生活環境,必須進行多種準備。
比如一開始是給李昭銘安排幾位私人醫生,但皇室長輩覺得這樣并不完全,索性直接在印度首都阿格拉援助了一家標準相當高的醫院,而李昭銘只是去當人質,他全套的教育、生活和安全都由帝國方面負責,皇帝甚至安排了侍從室的人全面對接。
至于李昭銘的私人物品也是相當的多,在李昭奕當上皇帝,入住皇宮后,他原本豪華的王府成為了李昭銘的宅邸,而考慮到李昭銘的年紀,那里幾乎就成為了游樂場,事實上,幾十年后,那也是印度第一個現代化的游樂場。
至于未來李昭銘會不會遭遇印度帝國的苛待,對此帝國皇室十分的憂心,李君威直接給兒子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讓兒子到了印度后,盡快找個機會,把李昭奕那三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兒子揍一頓,要揍的厲害些,看看李昭奕會如何反應。
結果就是,李昭奕并未有過激的反應,他可沒有暴虐到對一個小孩耍什么手段的地步,而且李昭銘本身的高情商讓他在印度的歲月過的相當精彩。
而對于李昭銘的最大保障就是,只要帝國外交部駐阿格拉的大使認為有必要,那么李昭銘有權力不接觸任何一個非帝國人士,而印度方面不能限制他與任何人接觸。
當然,這個保障到最后也沒有用上。
但帝國并非什么都沒有做,在與印度方面進行談判的時候,李君威讓澹臺云風直接告訴李昭奕,帝國已經決定把莫臥兒帝國和馬拉塔帝國列入到東方同盟體系的談判中。
這幾乎宣布了印度斯坦帝國統一次大陸的死刑,也宣布了李昭奕政治生涯的巔峰不會到來。
因為李君度給他留下的遺愿是讓他統一次大陸,但顯然,帝國能接受其當皇帝,不能接受次大陸出現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李昭奕看似得到了一切,其實除了一個皇位,他什么也沒有得到。
兩個月后,申京。
裕王府。
“父王。”李昭譽來到了李君威的書房。
李君威點點頭“你從昭銘那里來的嗎,他怎么樣”
“沒什么,挺好的。昭銘年紀小,還以為就是一場時間比較長的旅行。”李昭譽說道。
李君威敲打了一下桌子“對他來說,就是一場旅行罷了,他不是去了就不回來了,也不是去了,回來就物是人非。”
“是,兒子謹記。”李昭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