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
科德聳了聳肩膀,沒有任何F1工程師,能保證賽事引擎不發生任何故障。
這個回答讓張一飛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意思是下一站能不能出故障,就看緣分了唄?
“先包裝吧,時間來不及了。”
科塞爾這時候開口說了一句,這種機械故障,不是普羅斯特車隊能簡單解決的,因為他們只是底盤制造商。
只有讓法拉利、雷諾、豐田這種廠隊來,估計還能想點辦法,畢竟他們還有引擎供應商的身份,有專門的發動機研發部門。
但哪怕就是廠隊,能做的大概率也就是修修補補的事情,跟普羅斯特接下來的挽救措施,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以科塞爾的眼光來看,根源還是出在標致引擎的性能問題,發動機設計制造,達不到F1賽事所需要的動力,只能靠著過分壓榨,才勉強達標。
其他品牌的引擎供應商,也都是靠著壓榨發動機的性能,只不過他們底子比標致好,沒壓榨的這么狠,所以故障率就要低一點。
聽到科塞爾都這么說了,張一飛臉上只能露出苦笑。標致引擎還真是一顆定時炸彈,看來只能等普羅斯特車隊這個賽季財政狀況好轉,下個賽季換引擎供應商,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不知道,這個時候的普羅斯特,還會不會如同當初一樣倔強,堅持要使用法國企業的零部件。
車隊設備打包這種事情,是不會讓車手們插手的。因為打包搬運過程中,發生任何一點意外導致車手受傷,都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這比好比很多特殊職業,比如說鋼琴家,是不會讓自己的手,接觸任何可能發生危險的事物,哪怕只是一道小小的傷口,都會極大的影響發揮。
所以這里面沒張一飛什么事情,他跟科塞爾還有阿虎他們打過招呼后,就回到了下榻的酒店休息。
第二天上午,所有參賽車隊成員,都將前往機場,準備出發下一站舉辦地。
跟設備運輸需要包機一樣,每支F1車隊成員數量也是相當龐大。就拿普羅斯特車隊來說,有三十名專業的拆卸跟搭建人員,十五名餐飲人員,五十名比賽現場技術人員,加起來差不多百人。
但這還不算最龐大,像是法拉利車隊,團隊人數可能要比普羅斯特車隊多一倍。
賽道上只能看到兩名車手在競技,而他們的背后,卻有著龐大的團隊成員在支持著,靠著每一個職位的配合跟運轉,共同組成了一部高精密度的“賽車機器”。
飛機上的張一飛,透過舷窗看著越來越渺小的墨爾本,內心里面有些感慨,自己的處子秀就這么結束了。
但是結束,卻代表著另一個開始,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雪邦賽道,等待著張一飛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