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懷沙河一路蜿蜒而上的谷地中有一處舊城,傳說當年為內附靺鞨人的居地,這里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他們便在此建城,其后歷史變遷,城池被敵攻破,居民逃散,成為廢城。
不知多少年后,渤海國被隋所滅,有逃亡而來的渤海人見這里草木繁盛,便在此落腳定居,修建起一座土城。因這部分人原籍屬渤海國,又因戰亂流離失所,不免對故土產生思念之感,為抒發這種思鄉之情,他們稱自己為渤海人,稱駐地為“渤海城”。
到了蒙古人南下滅金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戰亂中土城再次被攻破,人員逃散成為廢城。入元后,這里成為通往遼東驛道及西輦道的必經之地。蒙元又在此設立館舍,派衛軍駐守,改稱渤海所,成為控扼出京的一處要地。
因為地處進出京師的要塞之地,這里曾經是人來車往十分熱鬧,商貿也十分發達。而今因為宋元之戰爆發,已將是人去城空,駐守的衛軍也早就被驅逐,為宋軍控制。而昨日這里的平靜又被打破,重新成為兩軍爭奪的戰場。
“都統,一旅告急,請調援兵”土城曾經的衛所此時成為大宋遠征軍的軍部駐地,司馬李振稟告道。
“將工兵一營派上去,告訴黃凡一定要守住隘口,不準再退一步”正在察看地圖的羅大同抬頭道。
“都統,不能再這么打下去了,油終有添盡的時候,我們手里不能沒有預備隊,而大營的兵力也極為吃緊”李振拿起桌上的水壺喝了氣水,抹抹嘴道。
“那怎么辦派出的信使皆沒有回音,與行營的消息斷絕,援兵不知何時才能到”羅大同嘆口氣道,他也很是無奈。
皇帝與朝廷分家,迫于壓力縮編御前護軍,將編余的兵員組建了遠征軍用于保護海上貿易,開通新的貿易點。于是將御前水軍大部兵力,并以御前護軍四旅和五旅為骨干建軍,以劉文俊為都統,羅大同為副,原二旅都統李振為司馬。
成軍后的遠征軍由水陸兩部組成,水軍下轄戰船及輔助艦船二百余艘,皆是新式戰艦,共有兵員萬余。步軍下轄兩旅六團,又有軍部直屬警衛團、騎兵團、工程團、輜重團、炮兵團及補充團等六個團,兵力兩萬余。
遠征軍由于擔負保護海外利益的責任,需要長期飄在海上,夏去東歸十分艱苦。但也因此時刻保持戰備,可以不需動員隨時可以參戰的部隊。他們的性質也決定他們可以依托自給,而不需支援長期作戰,所以這次才將深入敵后斷敵退路的任務交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