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營設在金中都故城。這里從前是遼時南京,金滅遼后海陵王將都城遷到燕京,改名為中都。遷都前,海陵王下令對燕京進行了改擴建。在金末,蒙古入侵中原,金帝南逃遷都開封,中都被蒙古攻陷,改名為燕京。
忽必烈繼承汗位后,下詔改燕京為中都,定為陪都。幾年后決定遷都位于此,但此時中都被攻陷后,城內宮殿多被拆毀或失火焚毀,其城市供水來源已經出現水量不足的情況,無法滿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便又重新擇址在中都城東北重新營建新城。
至元二十二年,忽必烈發布了令金中都故城居民遷入新都的詔書,隨著大都的不斷發展,有四、五十萬居民先后遷入大都,而隨著不少高官富賈陸續搬入大都。漸漸地,南城變成了下層市民的居住區,市政建設也慢慢荒疏,已經呈現頹廢之相。
行駕至跨過已經淤塞成為通衢的舊城護城河,自城西灝華門進入,淑妃和惠妃率內廷一眾官員和內侍將皇帝迎入營中。與趙昺想象的不同,這里并沒有如過去見過的如臨安和開封舊城苑林那般荒草叢生,花草凋零,狐兔洞窟遍布般的慘不忍睹。
當然經過戰爭破壞和長期缺乏維護狀態下,那些高大的殿所和樓宇已經基本當然無存,可其中仍可見亭臺閣樓和房屋遍布其中。湖水依然清澈,花草繁茂,不失一處自然環境優美,建筑精致之地。
見皇帝對苑中風景頗有興致,自然有人湊趣,喜愛人文山水的馬端臨就成了導游,在旁為他引導講解,其引經據典的考證聽著倒也有趣。可趙昺依然難以將眼前的景物與前世北京城的古代遺存重合起來。
據馬端臨考證出身于深山老林的女真人可能偏愛過去的日子,利用遼代的基本水系湖泊,大規模建設苑囿園林,建設是從皇城內外開始的,有東西南北四苑,以西苑最為重要,還有其他眾多的小型園林;在城外修建了多所離宮,并在郊區增辟新園林,這些行宮、園林,這也為金以后幾代王朝御苑建設打造了骨架基礎。
行營便暫時設立于舊城西瓊花苑之中。西苑是以燕京舊城西部的古代洗馬溝水,金改稱西湖,形成的一系列湖泊水潭而開辟建設的,其中的瓊林苑最有名。其位于宮城西南側,是海陵王在遼瑤池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到金章宗時,瑤池改名為魚藻池,瑤池殿位于池中島上,也改稱魚藻殿。魚藻池位于瓊林苑南部,池北岸是宮殿群,其中有蓬萊殿、蓬萊閣。后增修神龍殿,觀會亭,安仁殿、隆德殿、臨芳殿,元和殿等。
后來又增建了蓬萊院、蕊珠宮、蕊珠殿、龍和宮、龍和殿、翔鶯殿、端明殿、明月殿、清風殿、香霏亭、蘭臺、坤儀殿、玉華宮等樓臺殿閣亭。經金世宗、金章宗兩代五十多年的增建,瓊花苑成為金代宮中最為優美恢弘的苑囿,是金朝帝后及皇室成員經常游玩的“御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