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可能完成戰略目標,但是因為糧草短缺不得不在勝利果實再度拱手讓出,而世界名將拿破侖就干過這樣的事情,最終還因此導致其在退兵途中兵力折損太大,自己被迫黯然下臺。很多人以為拿破侖遠征沙俄忽略了后勤問題,實際上恰恰相反,趙昺以為拿破侖在戰爭之前特別重視后勤。
在戰前拿破侖和將軍、參謀們徹夜計算征討沙俄需要的物資數量。按照精密的計算,法國統帥部門算出的數字是,法軍至少需要帶上六十天的糧食物資才能到達莫斯科。可實際上,由于俄軍一路抵抗以及堅壁清野行動,法軍足足走了八十二天才抵達莫斯科。
更糟糕的是,沿途法軍并沒有獲得太多糧食,雖然此時已經是沙俄豐收的季節,但糧食不是被燒掉,就是被運走。另外,法國騎兵部隊亂燒房子和農田的行為讓本來可以獲得的糧食被付之一炬。最后,在糧食不足和天氣惡劣的打擊下,拿破侖的六十萬大軍一路上損失巨大。
等他們到了已變成空城的莫斯科后,雖然在城內及附近鄉下找到了一些糧食,但拿破侖的大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最終,法國大軍在撤退途中又遭遇嚴寒和暴風雪,大量裝載食物的馬車被遺棄在暴風雪中。饑餓讓法軍士氣低落,加上俄軍的不停追擊,法軍一路損兵折將,六十萬大軍回到巴黎的已不足三萬。
后世的軍事家和史學家一致認為,拿破侖發動對沙俄的戰爭是一次超越了自己時代的超級遠征。因為在火車和內燃機發明之前,人類的軍隊移送速度和后勤能力,跟古羅馬或漢代并無本質區別。
趙昺在北伐中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盡管戰前做了周密的考量,可戰事的發展還是超出了預期,蒙元迅速的敗退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但他還算冷靜,在進攻勢頭大好,軍中上下士氣正盛的時候,果斷停止進攻,在河間和涿州轉入長時間的休整,等待輜重糧草的送達。
且事前的布置也起到了作用,趙昺在運河沿岸修建大量糧倉用于儲備糧草,并恢復了蒙元當初在松江府建設的太倉,將太湖流域產糧區近三年的稅糧存于此,以備運河枯水斷航期利用海運向前線運輸糧草。趙昺還整修了杭州海港碼頭,利用海運將軍器坊生產的武器彈藥盡快前送。
與此同時,趙昺還下旨在湖廣產量區大量收購百姓手中的余糧,并將四成稅糧,利用長江和漢江航線運往兩淮地區儲備。如此在部隊集結期間就可就近取糧,而不必在千里迢迢緊急調運糧食,便能保證戰事初期的供應。
而在這個時代水運的優勢要明顯大于陸路運輸,不僅運輸量大,且可節約大量的人力,如此也減少了途中的損耗。所以趙昺在北進途中,要求各部將大運河沿途州縣作為優先進攻目標,并保護好水運設施,也是出于此目的。
至于出動水軍在清州登陸,奪取直沽港,除了切斷敵軍退路,為從陸路進攻的步軍贏得戰機外,也是為了能夠利用海運將物資迅速轉運至前方。減少了途中的損耗的同時,可以讓諸部就近領取,節省了大量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