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樣安排定也有此意,想那三人皆是老臣,位高言重,甚有威望。而當下行朝各省部首官皆無空缺,暫時又不能調整,也只有安置在學士院比較妥當。”應節嚴說道。
“咝,和父所言確有道理,但吾總覺有些不妥,心中不免忐忑,陛下如此決斷似有深意”劉黻聽了吸了口氣,應節嚴的解釋仍不能讓他釋疑,皺著眉言道。
“有何不妥伯厚、翔仲和景薛三位先生千里來投,又曾在前朝擔任要職,在博鰲又盤恒多時,定與陛下相處融洽,否則怎會輕易安置在學士院”應節嚴笑笑道。
“陛下慧眼識才,以他們的資歷和德行擔任翰林學士確無不妥可”劉黻點點頭,知道應節嚴的話不錯。
翰林學士升任宰執的首要因素在于忠。雖然翰林學士出任宰執的概率較大,但也并非每個翰林學士都能如其所愿。翰林學士最基本的職責是草擬詔令,若能很好地體現君主旨意,也算是忠君的表現。這三人雖然未曾替陛下擬過詔書,但是每個人的文風是難以改變的,劉黻早已發現在報紙的論戰中盡管他們使用了佚名,可也不難看出出自何人之手。而以文章的內容來看,其明顯在為陛下的軍改說話,當然是深得圣心。
“聲伯,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現在也到了午膳的時候,咱們尋一清凈的去處細說可好”應節嚴打斷其的話,輕聲說道。
“也好,下午無事,正可小酌幾杯”劉黻立刻反應過來,這還是在宮中,不知道多少人在盯著自己,若是不慎被別有用心的人聽到,恐怕會惹出麻煩,當下便應了。
隨著行朝的遷入,府城人口暴增到近十萬,自然也帶動各種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服務業日漸發達,如今酒肆遍布宮城周圍,畢竟公務員在什么時候都是消費的主力。劉黻兩人便在尋了一處干凈清爽的酒樓,找了個雅間,點了幾個小菜,要了壺酒,邊說邊聊。
“吾知道聲伯擔心的是什么,一直空無一人的學士院突然住進了幾位高才,必然會讓朝中許多人心生漣漪的”幾杯酒下肚,應節嚴夾了口菜言道。
“和父,吾絕無留戀之意,回鄉耕讀才是吾之所愿”劉黻臉一紅言道。
“呵呵,聲伯不戀高位,卻非他人也無此念”應節嚴笑笑道,“我朝翰林學士因善代王言而為潤筆執政者不乏其人,但能否位列其中也要看宰執們的意思”
“和父所言不虛,但吾擔心陛下會擅作主張,從而攪亂朝局”劉黻點點頭道。
他清楚本朝號稱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作為士大夫的代表,宰執重臣具有極高的政治地位,皇帝要強化皇權,就必須與他們合作。在重大人事問題諸如新宰執的任命上,君主須聽取現任宰執的建議或意見。君主如欲重用翰林學士,也需要取得現任宰執的支持,現任宰執甚至可以推薦人選,因而學士院雖是宰執儲才之地,但他們能否進入執政集團,與帝王、宰執重臣仍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