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想法和此前一樣,無論對于招安還是清剿,趙昺現在都不敢興趣。清剿他沒必要助紂為虐,元軍多死幾個對自己只有好處。而招安上桿子不是買賣,陳吊眼雖然受到點兒挫折,但是聲勢正盛,絕不會接受招安,反而會提出些條件。若是讓朝廷承認其地位又將如何處置大宋還為有給造反者封王的先例,那純粹是自找麻煩
當然最后趙昺還是要出手的,但要等到陳吊眼認識到錯誤的時候,不過替他收拾爛攤子的也不會是自己,而是許夫人。這樣絕無羞辱其的意思,而是讓他認識到想脫離朝廷造反是不會成功的,必須要依靠朝廷,擁護皇帝才能過上好日子。若是其不能領會自己的意圖,那就不好意思了,只有看著他走向滅亡了
日子很快又到了初冬,不過海南這地方不分冬夏的,只是雨水少了些。軍改第二階段也進入尾聲,陸軍共編成十個步軍師,兩個騎兵旅、三個炮兵旅及五個輜重旅,加上御前護軍共轄兵力十五萬;水軍編成攻擊船隊、支援船隊、輜重船隊和火力船隊,分駐島南、島北和島東三個水警區,另外戰兵編成三個水軍陸戰旅,共有大小戰船一千二百余艘,總兵力六萬余。
與此同時,新軍的半年基礎訓練已經結束,根據訓練情況和志愿準備轉入分科專業訓練。趙昺決定將新軍基礎訓練結訓和各軍授旗儀式合并舉行,地點就在已經完工的新軍營地。過去他覺得這種儀式化的東西十分麻煩,甚至有些厭惡。不過對軍中舉行的各種儀式卻是例外,之所以如此他覺得可能是因為自己是學理工的,從而喜歡線條似的美感,另外他覺的軍中的儀式不僅能提高士氣,且能讓軍人增強榮譽感與尊嚴。
十一月初一,趙昺一早便換上戎裝,匆匆吃過早餐便迫不及待的登車,在一營騎軍的保護下出城前往新軍軍營。他自去年歲末勘測場地后便再為來過,此時通往軍營的大路已經修通,不需半個時辰軍營已經在望,隨著離軍營越來越近,趙昺心情也愈發激動,雖然軍營的設計是出自于他手,可以說每一處都了然于胸,但是看到實物還是覺得十分震撼。
為了新軍軍營的建設,趙昺先后撥款達十萬兩白銀,整個營區占地三千余畝。整個軍營分成了四大部分,包括大操場、總部、分部和南北靶場。其建筑格局趙昺參照了現代軍營建成,為一片氣象森嚴的磚瓦結構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圍墻,墻外有河環護,河兩岸樹木成行。
軍營大門開在南側,隔河有高大的照壁與之相對。門樓高大,面闊三間,氣勢之雄偉可與府城行宮大門相比。朱漆大門飾以銅釘銅環,門楣上懸掛著趙昺親書的“新軍訓練營”五個大字的橫匾。門前有石砌的高臺階,階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兩旁有高丈許的石獅一對,河上架一平板橋,用以通大操場。
整個營區共建有營房八百多間,總部以龜山為中心建設,占地約有二百畝,分南北兩院。北院是生活區。南院是軍營的中樞和教學區,又分東、中、西、三院。東、西院為教室與兵丁宿舍,各有十排帶長廊的青磚瓦舍,布局對稱,各排房舍之間有走廊相通,每兩排組成一個獨立的院落,院墻開月形門,每院住約一都士兵。
中院有辦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環以石欄,雕梁畫棟,氣勢宏偉。廳門兩側有副楹聯,上書“尚父陰符,武侯韜略,簡練揣摩成一廳;報國有志,束發從戎,莘莘學子濟斯望。”雖然這出自于趙昺之手,但絕對是山寨來的。
堂前有長廊直達校門。尚武堂北面是個大空院。院內移植而來的兩棵并立的高大古樹,二木間懸一銅鐘,前邊修有一座閱臺,用于軍將在這里訓話和發布命令,因此這里被視為全校之中樞。營本部的東側是分部,占地百畝。靶場在分部之北,占地四百余畝。大操場成半框形,由北、西、南三面拱衛營本部,占地八百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