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明白”應節嚴言罷,趙昺卻是愣了下才答道。他聽出老頭兒的話起先可以說是提醒和勸諫,但此時就有了警告之意了。
趙昺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知道當君王一個人無法對付那么多在位權重的大人物,那就支持小人物起來造反,讓小人物作撬棒,以觀大人物的動向如果大人物收斂聽話了,便到此為止;如果不聽話,那就放手讓小人物去作梗,打壓大人物的威風,而小人物有君王的支持,也有恃無恐,自能領悟君王的意圖,盡心盡力,君王則能利用這種關系,謀求權力結構的平衡。
如果小人物出了問題,或者當局面臨難以收拾的局面時,那對小人物可以棄之若敝屣,或作為替罪羊,那也無礙大局。為君者之所以使用小人物亦出于無奈,只因大人物不聽號令和指揮而已,而小人物則寧可肝腦涂地,感激涕零、心甘情愿地為君主所用,則也為以小制大了可能
倆老頭的話題從國家政治制度,轉到了官制,又引著自己跑到了歷代的監察制度上,讓趙昺不由的順著他們的話題聊開了,由奏聞也變成了君臣對答。可起初的那種不好的預感又冒出頭兒來,卻又一時摸不清倆人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只能接著話題聊了。
“入漢之后,復置監御史,監察詞訟、盜賊、鑄偽錢、獄不直、徭賦不平、吏不廉、吏苛刻、踰侈,及弩力十石以上等九項,一般是三月還監,滿兩年輪換,引為制度”劉黻繼續言道。
“不錯,但效果非盡人意吧”趙昺喝口茶輕笑道。他知道漢初中央派出的監御史,但范圍只在京畿三府,即馮翊、扶風、弘農三郡,也非常設,滿兩年更換他人,其監察的對象是郡縣的官吏,并不是代替郡縣行政。
在制度設計上監郡的御史是定期到指定的地方考察,然后回朝廷述職,御史不是長期固定在一個地方,兩年便要更換,這樣可避免御史在地方久任與地方郡守建立共同的利益關系。可想象與施行的效果往往是兩回事,即便有了防范措施,仍能出現監御史與郡守互相勾結,包庇地方貪吏的事。
“陛下深愔其中成敗,看來外界所傳陛下不讀經史乃是不實之言,誤會了陛下”劉黻聽了捋捋胡須一副甚是欣慰的模樣笑道。
“劉知事拗贊了,還是幾位先生悉心教導之功”趙昺心中已有警惕,自然不會被蒙蔽,便轉手將功勞送給了應節嚴。
“臣可不敢居功,還是陛下勤奮,多年來能夠讀書不綴”應節嚴卻不接招,而是指指書房中幾個矗立的大書架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