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宋朝在政治文明上有著長足的進步,但其所有進步都是相對的,而且是在專制政體下展開運作的;皇帝仍是國家最高決策者,祖宗家法下所有頂層設計無不服務于君主專制集權。說宋朝國家政權已經超越利益集團,是缺乏依據,也違背史實的。
趙昺一番思索后,覺得自己現下的正確做法應該是理性的區分宋朝遺產中的新生兒與洗澡水,全單照收與一起潑掉的做法都不足取,在轉過身時心中已經有了定算
隨著應節嚴的話鋒一轉,趙昺已經明白他們的苦心,其是以歷史上中央對地方監督監察制度作為一個切入口來對自己進行勸諫。想想自己入主江南兩年以來,那些曾追隨自己的軍將們皆晉升高位,且以加強江防為名委以重任,總領軍政,而那些州府官員則像他們的幕僚,地位大大下降。
趙昺如此做出除了論功行賞外,不外乎有借此打壓文臣,抬高武臣地位的意思。但他如此做當然也存在著風險,他們掌管著數萬軍兵,占據著戰略要地,時間一長以他們的地位不難與那些文官沆瀣一氣,如此監察系統對他們來說便如同虛設,脫離中央的監管。
不過趙昺并非沒有考慮到這種風險,他一直將財權和人事任命權牢牢的抓在手里,沒有錢、沒有人,他們即便想造反也不成。此外他還通過事務局對各部進行監控,通過主管軍政的虞侯進行牽制,一旦有風吹草動便能及時獲知,果斷處置。可他也清楚這并非是萬全之策,也不可能萬全堵住所有漏洞,但卻是當前最有效的方法。
為了能攪動朝廷這灘渾水,趙昺也卻如歷代帝王所采用的方式起用新人。他先是將御前辦的幾位親信分赴各重地擔任要職,又把在瓊州招攬和培養的一批官員安插進朝廷和地方擔任基層官員,尤其是縣鄉。以打破地方勢力的壟斷,并推行自己的政策,而隨著退役官兵轉入地方掌管基層武裝力量和強力部門,進一步強化了自己對地方的統馭。
在鞏固地方政權的同時,趙昺對朝廷也展開滲透,利用陳宜中謀反案將自己的親信班底開始安插到各部,并提拔江璆和陳則翁兄弟入閣,加強自己在朝中的話語權。且又以改造臨安城為契機,將周毅驟然晉升高位,打破了朝中用人的規矩,給那些三心二意者以警示。而周毅也確實爭氣,領會了自己的意圖,給自己長了臉,成功的打開了局面,為自己下一步動作打下了基礎。
現在倆老頭兒明里暗里的點出了這兩件事情,給趙昺的感覺自己的所為已經與閣臣們產生了分歧,而能讓應節嚴和劉黻兩人聯袂而來也說明事態很嚴重。當然他并不以為兩人已經與自己分心,恰恰是出于對自己的關心才會予以提醒,可如何解決這件事情讓他有些頭疼
想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趙昺站起身走到窗前,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了進來,讓他精神一振。此時窗外的花圃中百花依然爭艷,似乎在冬天到來前展示自己最后的芬芳。抬頭看看天,夏日總是陰沉的天空隨著秋天的到來變的豁然開朗,正應了秋高氣爽的老話。看看小西湖中的一池秋水,在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漣漪,將水波推向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