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愛民,施政者不與民爭利,使百姓安樂”李耘答道,心中卻是疑惑,小皇帝為何要問如此簡單的問題。
“朕再問,何為安樂”
“當然是無外患侵擾,政治清明無內憂,百姓豐衣足食,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鄭友梅終于搶到了一次先手,頗為得意地道。
“我朝可有外患”
“中原未復,故都仍陷敵手,韃子虎視江南;西南滇地動蕩,威脅湖廣;川蜀之地大半尚在敵手,依然可沿江南下,威脅我朝腹地;東南沿海,高麗盜橫行,侵擾州縣,劫掠商船。當然是外患深重,危機四伏”楊連山回答道。
“我朝可有內憂”
“當下朝中奸佞當道,結黨營私,崇武廢文,士人報國無門,百姓苦于征伐,自然是內憂深重”楊連山再答道。
“如此朕就糊涂了”趙昺疑惑地道,“既然汝等皆認同我朝外患深重,為何要在朕發動北伐,驅逐蒙元之際,連番上疏要朕休兵還朝,又言朕窮兵黷武,重用武人”
“爾等又以為內憂不斷,可自朕北還江南以來,兩次遭到刺殺,卻皆是江南士人所為。現下汝等又多次聯名上疏,干擾國策,擾亂朝政,又意欲何為以為國家尚不夠亂嗎”
“朕再問爾等,你們聲稱為萬民請命,勸朕當以民為本,可你們的奏疏中可有一項提及如何改善民生之策反之,確皆是為自己叫屈,鳴不平,以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煩請諸君為朕解釋一二”
趙昺的連連發問,讓一眾太學生有些懵了,小皇帝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本該是他解釋、勸慰自己,然后滿足他們的條件,這怎么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