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盡管沈曼君無權改易頭版文章的內容,但她還是要謄抄一遍,并且修改錯別字、語法錯誤,盡量糾正其中的用典問題,這也是六姐文章中常見的毛病,有許多字詞,六姐使用時的含義明顯和此時通行的含義是不一樣的,譬如社會這個詞,是謝六姐常用的,每一次沈曼君都要標注,這里的社會,是人與事物的集合,猶如本地官民、士林、百業一般,并非是一般人理解中白蓮教、羅祖教、香會、吳江詩社等組織的合稱。
這樣的事情,需要對此時的天下文情有相當的了解,非進士、舉人不可為,買活軍這里的文化人說起來也有一些,但從事報刊編輯的,只有沈曼君和張宗子,因此他們經常便是謝六姐文章的三個校對之一,沈曼君先從標題起就皺了一下眉,從政權、國家、文明的角度來談論買活軍對泉州之出兵的正義性暨今后天下正統歸屬。
“為何標題又起這么長”
按照入職培訓,沈曼君對于標題也是不能更改的,只能改錯字和標注生詞,但她還是忍不住從職務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報紙和詩文不同,文章標題應該簡明扼要才好”這是她這一個多月以來,擔任編輯,修改稿件時自然而然萌發出的喜好。
隨后,她開始標記生詞,第一個生詞是政權,第二個是文明,第三個則是正義性在沈曼君來看,這三個詞都是有問題的,所謂政權,以她的記憶,典出漢書中杜周傳或夷狄侵中國,或政權在臣下一句,這里的政權,做統政之權解,但謝六姐的標題,則無疑是將政權作為了一個名詞,是為國家之上,或者之下,由于她還不懂文明的意思,所以不知道這個列舉是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總而言之,形容的是一種勢力的統稱。
至于國家,萬幸這個詞是懂得的,而文明這個詞便又令人迷糊了,按沈曼君自學的高級班語文教材來說,文明典出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是形容詞,意為君主高尚的道德文,猶如旭日光芒明,令天下景從,道德大盛,這樣的狀態被稱為文明。而謝六姐明顯又是把這個詞當做名詞來用了說起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的說法,也是語文教材中提到的,沈曼君此前從未對詞句做過這樣的分類,她倒覺得這是買活軍教材中非常有意思的東西。
至于正義性,這個詞也是有疑慮的,但可以猜測到原本的意思,謝六姐寫東西喜歡用某某性,如進步性、軟弱性等,正義在此處的意思并不做五經正義中正義兩字之解,顯然是形容為道路的正確與公正。沈曼君為標題就做了大概一百多字的標注,這才繼續往下看去。
自勒石合約簽署,并決意發兵泉州,襄助夏種之后,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垂詢設問,認為買活軍將徹底悖逆朝廷,并有不少人認為投效買活軍,與投效建賊一般,均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在此就以下幾個角度答眾問,并對戰爭的正義性做出定義。
這一段沒有太多需要標注的地方,也沒有錯字,雖然沈曼君很懷疑是否有人敢于質詢謝六姐,而且她也覺得這個設問一點錯沒有,買活軍和建賊,且不說別的,就性質來說能有什么區別的確都為亂治之徒,但她還是往下看去。
首先來介紹政權的概念,政權可以等同為朝代,如此時我們常常用敏國來稱呼如今的朝廷,百姓們也這樣自稱,但這是一種不準確的說法,實際上,我們應當稱呼朝廷為華夏國敏朝,對外也自稱為敏朝百姓,敏朝,是此時依舊掌握了絕大多數國土的政權,在它之上,還有更大的概念,是為國家。
從始皇帝統一六國至今,已有數千年過去,秦、漢、三國、東西晉、五胡十六國、糖、松、圓、敏,這些都是曾統治了我們身下這片廣袤國土的政權,一個百姓可以是很多朝代的人,如馮道歷經四朝、朝秦暮楚,但他始終屬于華夏國,政權總有覆滅的時候,但國家不會因政權的更替而發生改變,這是百姓上下所有不可不承認的前提,不論是敏人,還是我買活軍的活死人,又或者是闖賊、西賊,均為華夏人,華夏人可以反對此時占據統治地位的政權,譬如闖賊、西賊,也不失去其國民的身份。因此,買活軍此刻雖然攻伐泉州,但我們與西洋人,與建賊,與倭寇又有極大的不同,我們始終還是國人的政權,只是現在暫不占統治地位,這一點是所有人都需要牢記的,投效買活軍會招來敏朝的反感,但這不是叛國,叛國無疑是比叛朝更高一層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