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說話不好聽,從前姆媽家里苦,可吃過什么好東西便是好物也不知道好,如今是都有錢了,吃過見過了,才曉得滋味的好壞。”
常平康做后勤組長有一點好,他的身份,不論和誰打交道都不尷尬,如佘姆媽這樣老派的鄉間婦人,也敢于和他坐下來偷偷吃一點薄酒,也不必擔心壞了自己的名聲,又或者引起家人的不快。
兩人借著這番話,彼此關系比之前要親近些,佘姆媽安排了晚飯,又和雜役小梁子一起收拾了桌子,叫小梁子去洗碗,又安排了一碟鹵味,請常平康喝點小酒她也是漁家的婦人,做派比較大方,否則,一般中年婦人即便出門做活,也不太會和異性多交談,閹人也算是異性,列入了被提防的范圍里,說話都不多,更別提坐下來吃飯了。
這在佘姆媽來說,也是為了拉一拉和小組長的關系她借公家的爐灶鹵點自己的鴨貨去賣,這件事在佘姆媽看來是不虧心的,因為她自己并不負責買菜,小組的銀錢沒有過手,也確實沒有怎么多用公家的柴火,佘四明愛吃鹵水,每天必須要燒開一會,至少保持溫熱,還時不時要給里面續一些食材來養鹵,這完全是公私兩便的事情,佘姆媽自己弄點食材來,自己處理掉了,也免得小組成員每天都要吃鹵味,時間長了也容易膩煩。
這樣的事情,雖然或許是不太合乎規定,但佘姆媽覺得自己沒有占公家的便宜,再說,她自己進組的過程也不太符合規定,佘姆媽不由得就對規矩失去了一點敬畏之心。她是滿有些理直氣壯的,不過,也知道要上下打點,和常平康這個組長搞好關系,否則,這些事情只有自己人清楚,常平康若是出去亂說了,佘姆媽撇清不干凈,佘家的名氣壞了,那也劃不來。
常平康對于佘姆媽的想法,是深知的,他和一般閹人不同,曾經入宮服侍進過宮的閹人,和那些為了生計自閹,又無門路進宮的可憐人相比,地位還是相對較高的。常平康不但本來就讀書識字,而且對于人情世故,對于三尺之地的勾心斗角,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識,畢竟,他和所有閹人一樣,剛入宮時做的都是雜役,若是沒有自己親眷在宮里,就得靠著那點鄉情,到處地去抱大腿,拜師認父,一個小閹人最后在宮里能夠立足,為人處世是少不了的功夫。佘姆媽一個漁民家的婦人,還能有什么心思逃得出他的眼睛
雖說是因為佘姆媽,令他吃了掛落,但常平康絲毫也沒有遷怒于佘姆媽,反而舉杯頻頻敬酒,又用好話灌她,佘姆媽這輩子也沒從家里人嘴里聽過這么多夸獎的詞兒,不消片刻,已是喝得滿面通紅,將常平康當作個知心的好友看待,因推心置腹地說道,“我一輩子也就養大了四明這么一個孩子,偏偏,他有大福氣,又不能時常在身邊,現在日子好過了,我也不用做活了,反而覺得心里空落落的,就盼著他快點討個媳婦,生個一兒半女的,我也還年輕,還能幫他們帶帶,倒比送到托兒所強。”
因為佘家人是漁民,佘姆媽不出門工作,便被算在了在家打魚的工作里,因此不必特別交賦閑錢,因此她的確是有帶孩子的時間。常平康心下尋思了一番,便笑道,“老人家的苦心,做兒女的也不是不明白,只是有些事哪有那樣簡單呢小佘常年住在云縣,若是要成親,還得在云縣買房比較好云縣房子貴,靠他自己還得攢幾年呢,姆媽不要心急,你們自己的新房才建起來,就是要資助小佘,也得再過一段時間,既然幫不上忙,催也不用,還不如多照顧他,等這個項目做完了,升官受賞,沒準在云縣買房子的錢也就都有了。”
現在買活軍的社會里,新舊觀念的沖撞是相當厲害的,譬如說佘家造房子,要小佘來出錢,佘姆媽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兒子賺錢了,難道不該孝敬家里么
再說,如果在以前,也的確是如此,因為哪怕小佘自己不住,將來他的妻小很可能也要常住在宅子中,他的小家庭是可以享受到其中好處的,小佘老了以后,葉落歸根,也要回到祖宅來居住。總之,這筆錢是該花的,因為小佘以后用得到這處宅子的情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