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要感謝在洞里每天吃煤,發出嗚嗚聲的大家伙,蒸汽機的動力,帶動了礦車軌道,讓礦石的運輸不再消耗勞力,而發明這個軌道系統的工程師,原本就在這座礦山工作,他去云縣進修之后,靈感激發,設計了這套系統,并因此得了六姐的大恩賞,現在去雞籠島專門從事研究了,只留下了了讓老工人艷羨感佩的傳說。
“原本也是和咱們一樣的老工人抓豬仔抓來的,說是老家江左的原還有點錢,供他念過幾年書,趕考時被人抓到礦上,做了幾年工,瞧著哪還有半點讀書人的樣子到底,書讀多了也是有底蘊在,買活軍一來,好了,人家那話怎么說的青云直上可不是考分高得要命,不幾年,這眼看著就飛黃騰達起來了”
這番憶苦思甜的話語,還有礦山傳奇的講述,自然讓剛進礦山的小工們聽得入神,仿佛都遺忘了一天的勞累只要能吃飽飯,什么活不能干,這是他們還沒進礦時的想法,但開始干活之后,他們很快就發現,采礦和幫著家里干農活那完全不是一碼事,固然是能吃飽,可要受的苦也比輔佐著務農多,農活還有個輕省時候呢,礦上的工作,一天雖然只做三個時辰,但十足十在漆黑井底里呆著,大氣喘不上,每一刻都不舒服,那感覺還是不同的。
但,人都進來了,還是被逮進來的,難道還能出去么若是要逃,捉回來就是殺死,只能小心翼翼地討好著管教,聽聽老工人的故事,勉力支撐著往下求生。像是謝聽話這樣的老人,對井下的生活早已習慣了,故事也聽了無數遍,早已不當回事,握著嘴咳嗽幾聲,垂下頭似睡非睡地打著盹,過了一會,腳下一震,眼前陡然一亮,大家都紛紛低頭捂臉,已不適應午后的強光了。
“過來簽字收牌子了啊”
前方的干事又大聲招呼了起來,他身后是一面墻的大格子,里頭放滿了沙漏,謝聽話這組過去時,又有一組人上了空車下去了,干事便將格子里的沙漏倒過來重新安置好礦洞是時時刻刻有人下去有人上來的,主要是靠沙漏來記工時,同時,靠對牌來確定礦石車的歸屬,每日每組的產出。
像是謝聽話這一組,今天運了五車礦石上來,稱重五百斤多些,那就是五個對牌要交還給他們,再登記上人員、重量,出勤表現,井下事故等等。謝聽話字寫得好,彎腰很快都登記上了,他的精神頭不錯,上到地面上來,他就立刻感覺舒服多了有口罩以后,他也好多了,否則謝聽話一聞到井下的空氣就容易咳嗽。他自己的感覺是,自從兩年前口罩開始普及,礦工的咳嗽就沒有那么普遍了。
“先吃飯還是先洗澡去”
礦里上來,一個個都是土人,一搓一身的泥灰,不洗澡這自然不行,蒸汽機的出現,最好的一點就是礦上的熱水供應相當充足。謝聽話拍了拍汗衫上的泥點子,“洗澡去吧”
“對了,你們看了最新一期的報紙沒有”
礦工們居然也看報紙了礦上有閱覽室,這是謝聽話這類人從前想不到的地方,報紙來得也算是規律,一次從山外隨補給運來幾百份,誰都能去翻看,礦工們大多都看小說、笑話一欄,但也有人對時事新聞是很關心的。“知道嗎,聽說,現在在雞籠島,正在試驗爆破式開礦,我看了一下,說是以后就不用燒爆了,直接上藥子,一炸就是幾千斤,一組人一天至少就是兩千多斤的量”
“當真啊哪來那么多藥子呢”
“可不是呢,我看了也覺得玄乎,在井下開炸,別把咱們都炸進去了”
礦工們雖然也覺得此時的工作辛苦,但是,對新技術也并非來者不拒,而是多少帶了一些疑慮。謝聽話靜靜聽著他們的對話,和同事一起走向澡堂子或許是報紙兩個字,激起了組長的興致,他突然問道,“對了,你上次不是去接受那什么,采訪了嗎怎么樣,報道刊登出來沒有,你娘找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