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放羊介紹說,現在,布里亞特韃靼居住的貝加爾湖也就是華夏人這里所說的北海,歷史上蘇武牧羊的地方,成為了哥薩克人的下一個目標,他們在羅剎人的驅使之下,正在盤地,也就是清點這片疆域周圍的大部落,雖然暫時沒有動手,但已經計劃著圍繞北海修建一系列堡壘,并且憑借堡壘讓布里亞特韃靼人給他們上供,雖然韃靼人也一樣驍勇善戰,但在哥薩克人眼里,這不算是什么問題,“我們有羅剎人給的槍炮,就像是你們也有火砲一樣,只要我們的堡壘建起來了,他們就攻不下,這樣他們遲早會臣服于我們,給我們繳納財物,讓我們在這一帶站穩腳跟。”
“韃靼人至少還放羊,你們哥薩克人連羊都不放,就完全靠搶劫過日子嗎”
在參園中,大家當然都對這么個新鮮的外藩很感興趣,不過這種興趣是比較表層的,大多數人聽馬正德等人介紹過了哥薩克人居住的地域,差不多也就滿足了好奇心,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但也有一些學員,除了本職的農業種植之外,還有廣泛的人文好奇心,這個特意跑過來和艾放羊攀談的技術員,大家都叫他小杉的,便拿著筆記本,說自己在做田野調查,研究民族的成型,問的問題也很直接,如果是漢人,說不定都被惹怒了,但艾放羊不單沒有生氣,反而還回答得更直率,“如果靠搶能有吃的,誰愿意去干活呢”
從他的表情來看,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大家也不由得啞然了,仔細想想,卻又覺得他說出了一部分的實情如果靠搶輕而易舉地就能得到食物,這有多少人還會沉下心來干活呢
當然了,哥薩克人也不是完全不種田畜牧,事實上他們干起活來也都是一把好手,因為他們的出身就是牧民和農奴根據艾放羊的說法,哥薩克人的人種是很龐雜的,他們有不服從從前欽察汗國管理的羅剎人,也同樣有從欽察汗國跑出來的韃靼人,打從一開始,就發生了這兩樣人種的混血,所以哥薩克人中也有人長得很像羅剎人,而且他們普遍會說兩種語言,有韃靼人血脈的部落自有他們的方言,也就是艾放羊說的這種,至于羅剎語那不必多說,首領肯定是會的,但倘若是韃靼人血脈居多的部落,如艾放羊這樣,羅剎語就七零八落的,他們需要說話的時候也很少,一般除了部落里的人,外出都不交流,跟著首領揮刀開槍,猛上就行了。
這些年來,隨著羅剎國的擴張,很多在斗爭中敗落的羅剎貴族,也會被發落到哥薩克的群體里,成為他們的一員,總的說來,這個族群在連年擴大,人數一直是增多的。平時他們也種田,這只能算是副業,一有空閑,他們就去搶掠商旅,如果什么地方的長官抓得嚴格,不愿意收取他們的賄賂,哥薩克人就去依附附近別的長官,給他們送錢,換取他們的睜只眼閉只眼,冬季的時候,他們也會去周圍的城市打零工。
相對于羅剎國本土來說,生活在領土外圍的哥薩克人,就像是相對于華夏的外番一樣,和華夏不同的是,羅剎國和哥薩克的關系要緊密一些,經常雇傭哥薩克人作戰,哥薩克人打起仗來兇狠無畏,是一頭很好用的惡狼。而一旦羅剎國開始要擴張自己的地盤,他們就會半強迫半賄賂,恩威并施地將整個哥薩克人趕到更偏僻的地方去,接收已經被哥薩克人拾掇得差不多的新領土這也算是宗主國對于外番的利用了,被哥薩克人梳理過一遍,領土上已經沒多少能打的部落了,羅剎國想要把這些地方變成自己的貴族農莊,也會輕松許多。
這種明目張膽的壓榨,哥薩克人是心知肚明的,但他們也習以為常,甚至認為這很正常,因為弱肉強食本就是他們奉行的真理,并且,羅剎國也能給出足夠的好處哥薩克人雖然非常能打,但卻沒有多少生產能力,搶來這么多財寶,可不知怎么的,部落卻還總是挨餓,能吃飽日子的時候不多,有時候得向羅剎國買糧,包括他們用來鎮壓和勒索烏拉爾山以東部落的武器那些,也是羅剎國賣給他們的,他們自己造不了。等到北海的要塞造起來,還得問羅剎國買砲呢,不然,他們憑什么保持對布里亞特韃靼的心理和武力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