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這些人家平時也未必就對父母多言聽計從多無微不至了,但這是他們自己做得不好,當孩子的要孝順父母,這標準他們還是認可的。這第一個故事的點評,就直接把眾人的認知給直接顛覆了,他們有些人想辯駁,但卻又不敢這可是六姐的批注那是云端的人,哪怕他們是鄰國百姓,也不敢亂說。只好憋著不出聲,實在不贊成的,走到一邊去不聽了,但大多數人實在是無聊,一本新書對行軍生活來說太寶貴,因此哪怕不完全贊成,也還是忍不住要聽著那邊繼續往下讀。
“第二個故事,孝感動天,這說的是虞舜孝順父母,得到天地感應和唐堯禪讓的故事”
這故事也是二十四孝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和臥冰求鯉不同,因為這故事里,身為反派的繼母和繼母所生弟弟,戲份比較重,大家是知道虞舜也有繼母的,很多人在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就已經隱隱有點預感了,果然,讀到批語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為什么孝子總要繼母襯托套路真重復。換句話說,父慈子孝,既然繼母總是不慈為什么還要宣揚孩子的孝順強盜邏輯”
啊這雖然不贊成,但卻也很難反駁大家難受得好像有螞蟻在身上爬似的,不禁就抓耳撓腮起來了,但這還不是全部,接下來的話更石破天驚,“誰說虞舜孝順誰說唐堯是禪讓的強行把上古時期部落領袖編到自己的道德體系里,儒家臉真大虞舜那年代孝順這個概念可能還沒有產生,有沒有婚姻這個概念都不好說如果虞舜來自群婚制部落怎么說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
“啊直接開罵了”
很多人差不多意識到的那個點,居然被批語直接挑破了,哪怕別的術語更拗口難懂,明白了這一點,大家都感到了相當的震動,讀書的那人,甚至趕緊把書本合攏,塞到了懷里,左顧右盼一副做賊的樣子雖然如今特科流行,但敏朝的道統還是儒家啊這本書的批語直接就罵儒家厚顏無恥,還有那什么強盜邏輯,雖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都是強盜了,還能有什么好話這私底下偷偷看看就得了,還當眾讀出來,就在皇帝和諸儒生大人眼皮子底下這這他們可沒有這樣的膽子
“這話怎么能這樣說呢”也有人試著想辯駁,但怎么都找不出新的道理來,很顯然在完全理解對方的觀點之前,想要反駁也很難,急得結結巴巴,只能重復著這句話,“不能這樣說的”
魯老二倒是聽得興致盎然的,哈哈笑道,“有些意思啊,讀唄要有那犯忌諱的話咱們就小點聲這反正是劉營的書俺們不也在南下嗎”
也是這都走到彭城,聽那劉營的意思,便算是買地的地盤了,這書既然敢在彭城賣,他們讀得小心點應該也沒什么
看戲也難得,多日沒聽說書、讀報,新鮮故事的誘惑力太大了,又有劉營長做靠山,一幫人戰戰兢兢、猶猶豫豫,卻又還是忍不住還是重新掏出書本,但這一次朗讀聲音很小,眾人都是屏息凝神側耳聆聽,才能聽得明白前面的小故事大致都來源于二十四孝圖,而且多是貶低挑刺的,很少有肯定的態度,還有一些言語莫名其妙,說不出貶低還是褒揚,很難懂其中的意思。比如說扼虎救父,評語有一段話就有點費解,說是人和人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我曾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掐住了一只老虎的脖子